内修于心促师德 外化于行提师能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内修于心促师德 外化于行提师能

——泗洪县第一实验学校上好师德师风“必修课”

■何彦飞 刘 伟

泗洪县第一实验学校坚持上好师德师风“必修课”,从外在制度规范上强化要求,在活动中激发教师内生动力,从而将师德师风建设逐渐转化为教师的一种行为自觉。

建设校园文化

确立“精一文化”。建校以来,泗洪县第一实验学校在“精一文化”的引领下,以促进学校内涵发展为目的,追求“真爱”教育,确立“成人第一,成材惟一”的教育理念,推动形成厚重的校园文化积淀和清新的校园文化风尚。

提升文化认同。解读学校文化是每学年教师暑期培训的一项重要内容。加深了解后,引导教师在实践中提升对学校文化的认同,以“精一”文化作为自己专业发展的信念,用“真爱”“每个孩子都很重要”的理念来鞭策鼓舞自己。教师在工作中受到学校文化的感染,从而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发挥示范作用。19世纪的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在教育中一切都应以教育者的人格为基础”“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的发展和形成”。学校领导班子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全校教职工逐渐将“用心专一,用功精深”的“精一”文化思想写入了日常工作的一言一行中。

加强管理考核

明确政治导向。学校全体教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推动师德师风建设,努力做新时代“四有”好老师。坚守师德底线,充分贯彻落实《中小学教师八条禁令》,致力推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健康发展。通过建立有效的政策导向机制,形成有利于教书育人的良好环境与氛围,建设“一心同体,一往无前”的教风与“学一识百,一日一长”的学风。

加强过程管理。校干走进家庭,了解学情,与家长深入沟通,建立和谐家校关系。定期通过问卷星邀请学生、家长和社会人士对教师职业道德状况进行监督和评议,学校汇总信息并即时反馈,同时生成教师师德评价过程性资料,从而使师德师风建设不断向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方向迈进。

完善评价机制。健全和完善与师德师风建设相关的评价机制,确保师德师风建设评估办法与奖惩机制标准明确、公正、合理。将师德师风建设作为评优晋级的重要指标,同时将师德师风考核内容纳入教师的绩效考核。

宣传先进典型

学校注重树立一批师德师风高尚、符合时代要求的先进典型教师,并对这些典型进行表彰和宣传,使得他们成为教师的榜样。如学校每周例会集中推送“最美教师”,每年12月评选展示“感动校园人物”。利用榜样的作用教育、激励全体教师树立良好的师德师风,在校园里形成学习先进、争做先进的良好氛围。

选树党员先锋。开展“立足岗位作贡献”活动,坚持将主题教育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作风建设、学校健康有序发展相结合,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关爱青少年成长等方面凝心聚力、创新实干,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并在这一过程中努力树立优秀党员教师典型。

培育业务骨干。遴选学科教学先进教师,并通过骨干教师示范课、沙龙、讲座等形式分享先进教师的优良做法,特别关注其在帮助学困生等方面的成功经验,从而让更多的教师向他们学习。

学习德育标兵。在学生心目中,一个“用心”的教师远比一个知识渊博的教师更有魅力。学校每月定期举行以师德师风建设为主题的班主任专题会议,对取得显著成绩的优秀班主任进行表彰、宣传。优秀班主任通过精心、专心、热心、耐心的班级管理经验分享,以点带面,带动班主任团队共同促师德、提师能。

讲好团队故事

青蓝携手共成长。通过“青蓝工程”实现传帮带已经成为学校的优良传统。“青蓝工程”开展过程中,“师父”是每个学科的业务骨干,同时也是学校的师德标兵。因此,在青年教师培养过程中,“师父”不仅重视提高“徒弟”的业务素养,更注重提升其品格修养,为青年教师“扣好入职的第一粒扣子”,师徒携手,共同促进师德师风提升。

学科同心齐发展。学科组是学科教师共同体,由学科组发展目标、制度、文化等共同组成的团队精神,对于教师专业发展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集体备课、学科教研等专业活动的组织,更是为学科组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平台和动力。学校充分发挥学科组骨干教师作用,营造学科组良好工作氛围,建设一支团结敬业、精研创新的学科组团队。

年级聚力扬风帆。完善年级组管理是提高办学效率的关键。在年级组团队建设中,学校倡导教师“带着积极情绪工作”,成员之间相互沟通、交流,用鼓励、赞赏来促进积极情绪的流动和传递。如学校每年3月组织开展的“我和我的和谐团队真情诉说”品牌活动,成了年级组教师团队发现美好、展示美好、学习美好的舞台,有利于良好的师德师风氛围的营造。

(何彦飞系泗洪县第一实验学校党总支书记、校长;刘伟系泗洪县第一实验学校党总支副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