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力课堂”助力学校高质量发展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以“学力课堂”助力学校高质量发展

■袁平安 王吉东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在新的发展时期,仪征市教育局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以深化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改革为载体,大力推进教育创新。近年来,仪征市开启了新一轮“学力课堂”教学改革,通过五大推进策略,确保县域课堂教学改革的成效,努力让枯燥的“教”室变成生动活泼的“学”堂,促进学习真正发生,帮助学生养成能够适应社会需要和终身发展的“学力”。

行政推动,健全课改保障机制。仪征市教育局把“学力课堂”教学改革作为中心工作,成立课堂教学改革领导小组,负责对全市课改的规划、设计、指挥、协调、督查和考核。出台《仪征市“学力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制定和明确学习、研究、监督、激励等各项规章制度,保障课改稳步推进。同时整合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各方面的资源要素,形成推进课改工作的合力。每年单列课改专项经费,保障教师培训、课堂改革实践等支出。制定出台《仪征市“学力课堂”教学指导意见》《仪征市“学力课堂”课堂教学改革评价办法》,引导规范课堂教学行为,培植课改典型,每年对在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中收获优秀成果的学校、校长、教师进行表彰奖励。

科研撬动,提升课改实施水平。我们坚持规划领先、科研先行、全面推进的工作思路。一是总结梳理仪征市以往课改建设的经验,邀请省市教科院领导、专家对“学力课堂”改革的前期工作进行指导论证,开展体系化研究。二是围绕“学力课堂”教学改革主题,申报立项区域推进课改的省级领衔课题,形成“研究到课堂教学中做、答案到课堂教学中找、成果到课堂教学中用”的教科研文化。三是坚持“教科研训”一体化发展。构建“市教师发展中心—学校共同体—学科教师”线上线下结合的培训网络,创设专业引领、课例研讨、经验推广、问题诊断、主题阅读、校本研修等6种研训模式,通过专家讲座、观摩研讨、课例展示、课堂打磨、阅读对话等方式,实现全员培训、全面培训、全程培训。

校际联动,共建共创课改智慧。按照相对就近、强弱兼顾、城乡联动的原则,我们在义务教育阶段组建“学力课堂”联盟学校和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共同体,共同体联盟涵盖全市所有中小学校。制定《共同体课改活动实施方案》,通过互访、观摩交流、集体备课、研讨会等诸多平台,定期举办学校共同体课堂教学改革现场会、学科共同体课堂教学改革示范课、课堂教学改革示范学校开放日、城乡教师互动交流等活动,交流合作,互相借鉴。同时依托学科基地、科研团队、名师工作室等平台,以课程化实施、项目化运作的方式,不断提高教师的课改专业研究力和表达力。

范式带动,提供教学行为框架。仪征市“学力课堂”建设从起步到发展,与本轮国家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改革保持同步。在认真研究《义务教育课程方案》的基础上,我们努力建构既契合国家课改精神、又彰显地方教育特色的教学行为框架,逐步形成了以“五学”涵育“五力”的“学力课堂”教学范式。“五学”是指预学、互学、展学、导学、活学,“五力”是指自主力、合作力、表现力、深思力和创造力。“五学”是有一定程序的教学过程,“五力”是学生获得的学习能力。体现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就是牢固树立“用教材教,用教材学”的课改精神,强调教学活动中的情境创设,强调任务驱动中的“问题”与“活动”,让学生的自主力在预学中生根,合作力在互学中提升,深思力在导学中发展,表达力在展学中开花,创造力在活学中结果。

评价驱动,促进课改高质量发展。为持续深化课改,我们制定出台《仪征市“学力课堂”教学改革评价办法》,每学年定期开展优秀学校共同体评选活动,通过共同体工作汇报、专家组评分、撰写评估报告的方式,对学校共同体在课改管理、实施、效果方面做出评价,评价过程兼顾学校差异,更多关注学校自身纵向的评价。以评促改,让优质办学追求和教育改革行动从自主到自觉。在学科教学层面,制定《仪征市“学力课堂”教学评价量表》,以提升学生学力为目标要素,让全市教师在理论上熟悉标准,在思想上认同标准,在行动中内化标准,并在校本实践中不断发展标准,以评价之绳,牵质量之魂。

“学力课堂”如今已成为引导仪征市各校积极投入课改的旗帜,在扬州区域乃至全省范围内均产生了一定的辐射影响。新征程上,我们将与全市教育工作者一起,行而不辍,创新实践,把育人蓝图变为现实,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为推进仪征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袁平安系仪征市委教育工委书记,仪征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王吉东系仪征市教育局党委委员、副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