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双减”理念下小学数学生活课堂构建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浅议“双减”理念下小学数学生活课堂构建

■泗阳县致远实验学校小学部 张月波

“双减”落地后,家长和学生对学校教学质量有了更高期许。如何在不增加作业量、不增加课时的情况下,让学生在课堂高效学习?以数学学科为例,若要实现数学课程优化,教师必须在减负理念下构建生活化课堂,让学生以更加轻松和高效的状态提升学习能力。笔者在以下5个方面做了尝试。

捕捉生活化素材,激发学习兴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数学教学,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操作、推理和交流”。因此,教师可以捕捉与数学密切联系的生活现实,成为生活化课堂的引导者。

例如,在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一课时,学生已基本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形状,这些形状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黑板是什么形状的?黑板的面积应该如何计算?”,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化素材入手,不仅可以在分析与思考中强化数学思维能力,还可以从生活化素材中感悟其中所蕴含的丰富数学知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创设生活化情境,强化数学感知。在数学课堂上创设生活化情境,不仅能够减少新知识带来的陌生感,还可在课堂导入环节为学生构建熟悉的生活化情境,让学生快速发现课程知识点和生活之间的联系。

例如,在学习《千克和克》一课时,可以让学生事先准备好称重工具,教会学生测量克数的方法,然后两人一组为常见生活用品称重,并且读出克数,在过程中渗透本节课知识点。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为学生列举生活中常见的运用重量解决问题的例子,比如购物时需要称重等,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结合实际材料,突显教学做合一。教师可以从陶行知先生“教学做合一”理念出发,利用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将抽象的数学知识直观呈现出来,便于学生理解、运用。

以教学《年、月、日》为例,教师在教学前可以让学生把家里的日历带到学校,一同探索日历中的奥秘。为提升教学趣味度,教师还可以组织开展“认识年月日”小游戏:随机说出一个日期,要求学生在日历上找到对应时间,并且说出这个月一共有多少天。这样,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氛围,还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设计生活化问题,开展小组探究。“双减”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更加重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既要关注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同时还要巧妙设计各种问题引导学生参与合作探究。因此,教师在备课阶段要对教材内容深入挖掘,探寻教材内容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并从学生已有的探究能力出发,设计各种生活化问题,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展开探究。

例如,在学习《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时,笔者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选择一个主题设计问卷、分发问卷、回收问卷、整理数据。学生设计出各类主题问卷,有的关于睡眠时间,有的关于每天完成作业所需时长。各个学习小组完成数据收集和整理后,在班级中交流分享。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生活化的问题,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问题进行探究,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回归熟悉生活,提升数学应用能力。数学是一门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联系的学科,数学学习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知识迁移能力与知识运用能力,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发展。因此,在“双减”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设计活动,使数学知识回归学生熟悉的生活,进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教师应结合学生的认知构建多元化、生活化课堂,让数学课堂充满活力,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为今后的学习与成长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