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中国故事 传递中国声音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讲好中国故事 传递中国声音

■南京审计大学国际学院 谢艺

近年来,来华留学生的数量和质量显著提高,结构层次不断优化。面向来华留学生讲好中国故事,既是助力来华留学生跨越文化鸿沟、打开在华学习生活之门的“钥匙”,也是助力来华留学生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读懂中国的“密码”,意义非凡。

同时,向来华留学生讲好中国故事,有利于搭建中外人文交流的桥梁,培养更多知华友华的国际力量;有利于推动来华留学生成为中国国际传播的形象大使,借助“第三视角”优势在世界舞台上发出中国声音,增强海外受众对中国故事的信任度和接受度,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

中国在发展过程中始终坚持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讲好中国故事,还可以促进来华留学生对全人类共同价值的理解、认同和遵循,从而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

坚持内容为王是讲好中国故事的基础,系统设计、量身定制符合留学生认知规律的中国“好故事”,方能实现精准传播。笔者以为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趣味性和知识性相结合。要精准打磨留学生喜闻乐见的热点话题,并以此为切入点激发留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有趣的故事承载中国的文化价值、经验智慧、立场主张,让中国故事蕴含中国道理,中国道理彰显共同价值。

宏观主题和微观案例相结合。中国故事内涵丰富,在宏观主题选择上既要囊括中国的历史文化、基本国情,也要突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要善于挖掘具有代表性的案例,使宏观主题的叙事可感可知,入脑入心。例如,从兰考县脱贫的实践案例来讲好脱贫攻坚的中国故事。

传统文化与现代发展相结合。讲述中国故事,既要回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要找准传统与现代的联结点,揭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由来、发展和成就。

全球议题与中国方案相结合。要精准提炼引发留学生共鸣的全球议题中的中国元素,挖掘中国故事背后的价值,反映发生在中国大地上全人类关心的共同话题,并提供中国经验和中国方案。

除了好的故事素材,讲好中国故事还要在如何“讲好”上下功夫。在笔者看来,提高向来华留学生讲好中国故事的本领,离不开“道”“术”“器”三大法宝。

秉持“客观、对话、差异”,遵循讲故事之“道”。在向来华留学生讲好中国故事时首先要保持客观公正,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夸大其词,既要亮成就也不避问题,尽可能地向来华留学生还原一个“真实、全面、立体”的中国,以此消除那些试图抹黑、歪曲、丑化我国国家形象的言行带来的负面影响,努力塑造“可敬、可亲、可爱”的中国形象。

其次,要保持对话意识,讲故事应建立在平等尊重的基础上,是彼此互学互鉴的双向奔赴,要善于倾听来华留学生的声音,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吸纳他国文明精髓。

此外,要根据来华留学生所处的地域国别、文化背景、层次类别、专业方向,有针对性地调整讲故事的策略,推进中国故事区域化、分众化表达,使之更加符合来华留学生的认知和期待。

掌握良好叙事策略,提升讲故事之“术”。讲好中国故事,既要“以理服人”也要“以情动人”。一方面,要援引真实数据讲述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下,中国人民逐梦小康、国力不断提升的客观事实,用明晰通达的逻辑阐述“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另一方面,要营造中国故事的感性氛围,注重情感交流,讲述诸如中国抗击疫情、中国对外援助、中外民间友好交往等有温度、有情感、有力量的故事,以情感共鸣跨越文化障碍,拉近与留学生之间的心灵距离。

既要聚焦“个体面孔”,也要塑造“大国形象”。在向留学生讲述中国故事时,要善于通过“塑形”的方式化抽象为具象,让故事深入人心。中国故事的元素十分丰富,要讲好中国人民群众自己的故事,讲好中国共产党人的故事。要主动挖掘中国故事的形象代言人,在聚焦个体的过程中刻画个性鲜明、热情善良、自强不息、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形象,展现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的中国共产党人形象,树立中国作为“文明大国”“东方大国”“负责任大国”和“社会主义大国”的形象。

既要符合“国际表达”,也要突出“中国特色”。要掌握对内和对外宣传的区别,兼顾来华留学生可能存在的文化背景、思维方式、认知模式、接受习惯上的差异,创新中国故事的对外话语表达,用留学生听得懂、易理解的话语模式和表达方式讲中国故事,把我们“想讲的”变成留学生“想听的”,把留学生“想听的”融入我们“想讲的”,搭建不同文明沟通的桥梁。与此同时,要加快探索形成面向来华留学生的中国故事话语和叙事体系,用中国话语阐述中国故事,用中国故事传递中国主张、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拓展故事传播路径,善用讲故事之“器”。高校作为来华留学生在华期间的培养单位,要成为向来华留学生讲好中国故事的第一责任人,守好“三大课堂”主渠道。

“第一课堂”是专业课堂、中国文化课堂和汉语课堂。专业课教师要以专业知识为载体,引导留学生透过专业窗口了解中国在该领域的制度体系、发展状况、最新成就,让留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深化对中国理论、中国制度、中国式现代化的认识;文化和语言课教师要发挥课堂的国情教育功能,注重以文载道、以文传声、以文化人,从语言、文字、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多个视角展现中国形象。

“第二课堂”是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和社团活动。以深厚的校园人文精神底蕴为支撑,融思想性、艺术性、群众性、先进性于一体,充分利用“第二课堂”轻松愉悦的叙事氛围,组织更多特色活动吸引中外师生共同参与,让中国故事在沉浸式体验校园文化活动和学生互动交流中传播。

“第三课堂”是文化考察和实习实践活动。要精心设计实践考察地点,打造一批优质的来华留学生实践考察基地,开展具有高校品牌特色的文化考察活动,接地气地讲好中国故事。通过留学生的亲身感知,让中国故事的抽象概念具象化,通过文化体验向留学生展示中国多姿多彩的地域文化、风土人情、历史古韵以及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高速发展和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