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强国之师 育创新英才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11月3日至4日,中国教育学会拔尖创新人才基础培养专业委员会2023年学术年会在无锡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教育工作者齐聚太湖之滨,共研强师之道、育人之本,共商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之路——

建强国之师 育创新英才

■本报记者 邢田恬 通讯员 周丹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对教育工作者提出了哪些挑战?基础教育阶段又该如何回应这一战略需求?11月3日至4日,由中国教育学会拔尖创新人才基础培养专业委员会主办、无锡市教育局承办的拔尖创新人才基础培养专委会2023年学术年会在江苏省天一中学举行。年会举办了拔尖创新人才基础培养的教师素养发展研讨会,围绕创新能力培养、新时期教师素养提升、拔尖创新人才培育实践等内容,多方位、深层次探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路径与方法,为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建言献策。

坚定理想信念,培育创新人才

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进一步加强科学教育、工程教育,加强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为解决我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供人才支撑。面对当前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形势,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人才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拔尖人才不仅是新知识的创造者、新领域的开拓者、新技术的发明者,更是引领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关键。”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江苏省教育学会会长朱卫国在讲话中强调,基础教育阶段是人才拔尖创新的萌芽生发时期,拔尖创新人才基础培养专委会要肩负起时代重任,加快探索人才培养先路。他指出,要坚定政治方向,筑牢人才培养之基;要坚守师德信念,提升教师素养水平;要坚持因材施教,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路径。

“科技创新是在科学家精神的指引下,科学思维、技术知识、工程实践的有效结合。”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理工大学校长付梦印在报告中提出“科技创新金字塔”的概念,围绕科学家精神阐释如何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他认为,中国的科学家精神就是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精神,教育工作者在培养下一代科技创新人才的过程中要将科学家精神融入创新实践,携手培育全维度能力和全过程能力的学生。

“创新要有‘聪明的脑’和‘温暖的心’。”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副会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褚宏启提出,创新能力与合作能力是与拔尖创新人才密切相关的两大核心素养,人才培养过程要处理好分数与创新、知识与素养、记忆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关系,在单科教学和跨学科教学、传统教法和新式教法之间寻求平衡,同时要改革评价内容和方式,启发学生创新思维和人格的养成。

提升教师素养,涵养育人智慧

强教必先强师,教师是学校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关键所在。如何提升教师素养,是本次学术年会的重要主题。拔尖创新人才基础培养专委会理事长、北京市第八中学校长王俊成指出,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对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教师要有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高尚使命感和历史紧迫感,还要有面对问题勇于创新实践、研究求真的自觉和能力;要善于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行者和悟者统一地用心发现问题,有智慧地解决问题,潜心科学研究规律,精益求精培育英才。

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主任、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代蕊华指出,在新时期,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对于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新要求。近年来我国先后推出优师计划、国优计划、国培计划、协同提质计划等国家级培养计划,对建设高质量教师队伍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面还存在高水平师资力量短缺、缺乏系统完整的监测培养体系等问题。如何完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中的教师选拔培训及认证环节,实现大中小幼贯通式的教师队伍建设,是实现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

在分论坛环节,多位校长围绕建设教育强国的教师素养发展新目标、新途径、新策略,从不同角度分享了各校的具体做法。天津市耀华中学打造“三空间、四提升、六培训”的进阶培养模式,让教师安心从教、精心从教、长期从教、终生从教。杭州学军中学通过“启梦、筑梦、追梦、圆梦”的“四梦”工程,锻造赋能型、学者型、技术型、情怀型、交流型教师,涵养高质量教师的“精气神”。与会嘉宾的精彩发言为新时期教师素养提升提供了思路和借鉴。

深化培育特色,完善教学实践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具体实践中,不同学校都结合自身实际,走出了独具特色的培养之路。“我校坚持发现多元可能,创建丰富教育,促进人格培育,持续优质发展,为拔尖创新人才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作为全国超常教育实践基地,江苏省天一中学校长朱卓君介绍了该校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上的育人实践。一是培养积极的生活者,健全立德树人的落实机制。二是敬业奉献、崇尚科学、追求卓越,建立项目共同体的教师发展模式。三是把课程种在校园里,构建素养本位的三类丰富课程。四是将教学的三注重转变为学习的三注重,更加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行为表现。五是主张全社会育人、生活中育人、育时代新人,建立“三高”协同的育人方式。

西安交通大学钱学森学院常务副院长杨森在题为《少年英才超常规贯通培养的思考》的报告中分享了西安交大少年班多年来的探索实践。该校少年班历经38年的办学探索,聚焦学生的知识结构、学术能力、创新能力、国际化能力和领军素质,构造了一套完整的少年班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实现了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贯通衔接。

围绕基于拔尖创新人才批判性思维培养的教学实践,与会嘉宾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分享了对批判性思维培养的认识。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心理教师董艳菊通过生动的教学故事呈现教师以批判性思维激发学生创新智慧的过程。北京八中超创中心素质班语文学科牵头人柯艳通过落实批注式阅读、注重课堂提问设计的批判性思维导向等方法,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着力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据了解,中国教育学会拔尖创新人才基础培养专业委员会成立于2020年,汇聚了一批有志于拔尖创新人才基础培养的专业人士,在教育研究、实践创新、学术探讨、合作交流、专业培训等方面展开活动。作为本届学术年会的活动之一,在11月3日举行的第19届全国“聚焦课堂·三注重课堂”研讨活动中,来自全国30多个省份的教育专家和优秀教师围绕高中9门学科进行了精彩的“同课异构”,全力聚焦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