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之行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新疆之行

■黄芳

青海之行后,儿子总慨叹:“居然还有青海那样美、那样大的地方!”于是,我就萌生了今年暑假去新疆的想法。

“没见过新疆之大不知中国之大。”带着对新疆的憧憬,我们一行10人,6个大人4个小孩,正式开启了为期9天的新疆之行。到新疆的第一站——天山天池,这里是以高山湖泊为主的自然风景区。天池,古称“瑶池”,相传周穆王曾与西王母在此相会;天山博格达峰海拔5000多米,终年积雪,冰川连绵。

进入景区,偌大一个湖,蓝绿得深沉,说它是一块巨型翡翠真不为过。湖畔森林茂密,绿草如茵。远处的雪山清晰可见。拾级而上,一旁树木葱翠、小溪淙淙,大人们走走游游、优哉游哉;孩子们立刻变身“丛林勇士”,小手变枪,左躲右闪,不亦乐乎。半山悬崖处一股两米宽的水流倾泻而下,水花四溅。阳光下,半空中印出几条彩虹。

稍作休整后,继续向顶峰攀登。顶上有一个待客拍照的摊子,摊位上有张照片上大字标注着“西王母”。孩子们的探究热情一下子被激发,在眼睛前半握拳头,那拳心就是望远镜,不一会儿就发现在雪山的旁边有一座稍矮的山,真有点像姑娘的面部轮廓。

新疆两个景点之间远一点的六七百公里,车一开就是一天。向新疆人问路也有意思,“师傅,从这里到布尔津大概还有多远?”“就在前面。”“要开多久?”“近了,也就两百多公里吧。”得,只能继续上车,给孩子们讲丝绸之路,有事可干也就不那么无聊了。

从阜康到可可托海开了整整一天,第二天又赶了5个小时才到五彩滩。初见五彩滩有些失望,景区不大,与张掖丹霞一样属于雅丹地貌,却不如那里壮阔。大人们也就没有了静心欣赏的情绪。孩子们却仍然兴致勃勃,随处找了个空地,就开始“寻宝”。我们这些大人颇羡慕他们到哪里都有这样的好兴致。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这话真是不假。

当我们走到五彩滩的深处,站在栈道旁,极目远眺,真是“一河隔两岸,自有两重天”。这边是因水流冲击、狂风侵蚀而成的雅丹地貌,红褐、橙黄、墨绿……色彩明快,对比强烈。对岸是成片的胡杨林,郁郁葱葱。中间是著名的额尔齐斯河,中国境内唯一一条自东向西最终流向北冰洋的河流。

水中的小洲上,停着一大群黑色水鸟。“那鸟在吃鱼。”同行的铭宝忽然大叫。循声望去,近处水面上真有一只黑鸟,它把头完全伸进水里,不多会儿昂出水面,然后又扑棱着翅膀飞走了。五彩滩的魅力就在于多了一份生机。茫茫戈壁,有一处绿洲已经足以令人惊叹,居然还有一条如此的大河。无法想象,一个被困戈壁的人,发现这里时是怎样的激动……

从布尔津出发,去白哈巴可是费了一番周折。白哈巴原本是图瓦人居住的村落,如今,这里的几十间木屋全都变成了旅店或饭店。木屋外都围着一圈木栅栏,有些院子里停着老式的拖拉机,拴着马匹。

我们住的“观星阁”,居然是两个广州男生开的。虽然这原始部落已经完全商业化,但和我们熟悉的周庄、乌镇不同,置身于此,仿佛误入了童话仙境。

用过晚饭,我们沿着村子里唯一一条马路散步。又大又圆的月亮,昏黄的路灯,哗哗的流水,偶尔还有骑行爱好者骑着马从身旁走过……这份静谧弥足珍贵。天上的星星渐渐亮起来了,铭宝从店家处借来吉他,在院子里的石凳上坐好,边弹边唱。大人们半蹲着,举起手机,打开“手电筒”,为他打光。怡宝也来表演,音乐中,小姑娘的舞姿曼妙又灵动。过了零点,几个人又聚在院子里看星星,这是牵牛星,那是织女星,这是大熊座,那是仙后座……那是在新疆9日里,最美好的夜晚。

旅行的意义也在一次次远足中明晰:在忙碌的生活间隙,给一家人每天24小时在一起的一段时光,相互照顾,彼此欣赏,一同携手去体验美好,去感受精彩。然后,再回到故地,继续好好工作,感恩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