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四点”,筑牢“四力”,深入推进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聚焦“四点”,筑牢“四力”,深入推进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丁华

近年来,南通市通州区持续加大教育投入,扩大优质资源总量,促进学校内涵提质,全力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全国农村艺术教育实验县、全国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创新区、全国“家校共育”示范区、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试点区、全国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江苏省平安校园建设示范区、江苏省幼小衔接实验区、江苏省融合教育示范区……一项项荣誉映射出通州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大好形势。

聚焦优先发展“基点”,筑牢优质均衡发展“支撑力”。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和流动人口规模的扩大,通州城区人口骤然增加,如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成为通州区近年来急于解决的问题。通州区坚决扛起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使命担当,以高远站位、宽广视野、深邃眼光,把教育事业作为发展之本、和谐之要、民生之基,坚持放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

教育事业优先规划。通州区先后出台《关于推动通州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统筹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促进优质均衡发展的意见》《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关于全区学校规划与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提升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的实施意见》……全面覆盖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教育人才队伍建设、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学校规划与建设等领域,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供政策支撑和方向引领。

教育事业优先研究。通州区委常委会按季度定期研究教育工作,并成立区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由区委书记担任组长,深入一线研究指导,推动重点工作有序开展。通州区人大、政协把教育发展作为工作监督、法律监督和民主协商的重点内容,开展调研座谈,确保热点工作得到有效落实。通州区还建立教育联席会议制度,定期会商,专项研究学校建设、土地征用、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食品安全、教师队伍建设、心理健康教育、未成年人保护、“双减”“双创”等热点难点问题,多方联动、高效推动工作顺利开展。

教育经费优先保障。通州区教育投入每年递增。2022年,义务教育生均公用经费提高20%,小学、初中生均公用经费提高至840元、1200元。同时积极推动义务教育经费向农村经济薄弱地区、教育薄弱环节倾斜。区域内3所不足100名学生的小学,按照往年基数托底的办法下达公用经费42万元。提高教师待遇,保障全区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年收入与公务员平均年收入相比基本持平。

聚焦资源配置“起点”,筑牢优质均衡发展“保障力”。通州区努力为每个孩子营造公平的教育环境,让孩子们不仅“有学上”,还要“上好学”。全区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不断缩小城乡、区域、校际教育发展差距,着力构建有内涵、高质量的教育发展体系。

加快实施民生工程。通州区连年安排教育类重点工程项目,并列入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十三五”以来,通州区累计投入资金21.73亿元,新(迁、扩)建特殊教育学校、南山湖小学、金沙小学银河校区、实验小学运盐河校区、育才中学运盐河校区、通州小学古沙校区等义务教育学校17所,义务教育学校布局布点更加科学合理。2023~2025年,全区计划投入12.88亿元,新建杏园小学、川姜小学、平潮第二小学、先锋第二小学、兴东初中,迁(改、扩)建平潮实验初中等9所义务教育学校。

大力改善办学条件。通州区聚焦破解“急难愁盼”教育问题,创建南通市义务教育“新优质学校”12所,大幅缓解了“乡村弱、城镇挤”等突出问题。2016年以来,通州区累计投入资金1.3636亿元,统筹实施全面改薄校舍维修工程、校舍消险改造工程、校园安全提升工程等;累计投入资金9982万元,新(改)建运动场地41.794万平方米;累计投入资金3000万元,完成全区所有中小学教室灯光照明改造。全区累计投入资金2.65亿元,提升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和普通装备水平,各中小学校功能室数量和教学仪器设备全部达到江苏省教育装备Ⅰ类标准;建成了全区千兆到校、百兆到桌的网络环境,97%的校园建成智慧校园;小学教学仪器设备生均值2530.58元,每百名学生拥有网络多媒体教室均值达3.09间,初中教学仪器设备生均值3185.26元,每百名学生拥有网络多媒体教室均值达3.15间。

全力关爱特需群体。通州区对留守儿童、经济困难学生、心理障碍学生、外来务工随迁子女实现关爱帮扶全覆盖,外来务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入学率100%,全区“控辍保学”率100%。切实将国家助学政策落到实处,近3年给予义务教育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补助2349.76万元。全区14个镇街建成融合教育资源中心48个,实现了各学段、各镇街全覆盖。全区残疾儿童青少年入学率达100%。同时健全特教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拨付制度,小学按生均0.7万元的标准拨付,初中按生均1万元的标准拨付。

聚焦人才强教“支点”,筑牢优质均衡发展“牵引力”。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强师之策是筑牢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通州区不断推进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制度,整合教师教育资源,改革教师培养模式,努力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大力推进交流轮岗。通州区实行义务教育教师“县管校聘”管理体制机制,落实城乡一体化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积极推行教师交流轮岗和紧缺专业教师走教制度,合理配置教师资源。近年来,每年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比例达到25%以上,骨干教师交流比例达20%以上,而且交流比例逐年提高。2023年,全区义务教育学校共流动教师459人,其中骨干教师154人,教师交流比例25.59%,骨干教师占实际交流教师总数的33.55%,发放支教专项奖励经费121.72万元。

完善教师补充机制。近5年,通州区多渠道补充专任教师1258人,先后安排乡村定向师范生培训计划438名,有效优化师资数量和结构。同时出台优秀教育人才招引政策,从2021年起,每年引进30名高学历教育人才,人才奖励经费最高达30万元。城乡多渠道、全覆盖、高质量的教师补充体系正在形成。

深化名师培养工程。通州区充分发挥区名师(校长)培养导师团的作用,进一步搭建名师培养平台,努力培养更多师德高尚、学养深厚、教学技艺高超的优秀教师、班主任及校长。全区现有“苏教名家”培养工程培养对象3人、省特级教师26人、正高级教师35人、市区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等名优人才1925人,省级名师(名校长)工作室1个,南通市中青年名师工作室8个,通州区级名师工作室(坊)26个。55位青年教师荣获江苏省青年教师教学(班主任)基本功大赛一等奖。

聚焦教育品质“高点”,筑牢优质均衡发展“硬核力”。通州区一直坚持把加强素质教育作为核心任务,不断深化改革,创新教育治理举措,全力提升区域教育品质,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向纵深发展。

融合提升五育质量。通州区将五育融合的思维落实在课程的顶层设计上,落实在学习的主阵地课堂教学和课程实践上。全区中小学“学的课堂”教学改革覆盖率达100%,让“填鸭式”“独角戏”等陈旧教学模式告别课堂,智育“独大”、体美劳旁落的理念得以扭转。融德育心灵之美、智育灵秀之美、体育健康之美、美育和谐之美、劳育创造之美的“融合”大课堂,让学生们各显其长、全面发展。全区省内涵建设项目数量达到48个,创成诸多省市级学科基地、省市特色学校。

有效实施教育治理。通州区扎实推进“五项管理”,巩固“双减”成果。全区70所义务教育学校全部建立作业公示制度,出台作业管理办法。课后服务课程供给不断丰富,全区开设特色社团600余个,为学生提供全方位、“菜单式”课后服务,学生参与率98.99%。同时加强培训机构规范治理,探索建立全覆盖、全时段、全流程、全方位“四全”监管,校外培训机构实现“网格化”综合监管。区域“双减”工作经验得到教育部官网、省委内刊推介。此外,充分发挥教育督导的督政、督学、评估监测功能,确保各项举措落到实处。

深化名校集团发展。通州区组建“教学协作区”,搭建校际立体式协作教研体系,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开展“精致管理校校行”“素质教育校校行”,推进学校常规管理改革,实现了区内学校管理品质的新突破;创新“1+1+1”结对互学新模式,以“城乡学校+区内名校+区外名校”方式结对共建,引优育优,进一步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同时以优质学校为龙头,组建了13个紧密型义务教育集团,集团内统一办学理念、管理模式和发展举措,打破学校各自为战的壁垒,推动优质教育资源进一步整合。

(作者系南通市通州区委教育工委书记,南通市通州区教育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