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之路上幸福行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在教育之路上幸福行走

■戴银

我很喜欢歌手兼音乐制作人李宗盛,喜欢他唱歌时的一往情深,喜欢他写的诸多直击人心的感人歌曲,尤其喜欢他在脍炙人口的老歌《爱的代价》里写的三句歌词——“走吧,走吧,人总要学着自己长大”“走吧,走吧,人生难免经历苦痛挣扎”“走吧,走吧,为自己的心找一个家”。伴随着这三句话,我已与教育结缘27年,仿佛与教育谈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恋爱,并为之付出了无悔的代价。

“走吧,走吧,

人总要学着自己长大”

我的老家在镇江市丹徒区,1996年的时候,还叫丹徒县。那时候我刚21岁,从镇江师专中文系毕业,随后走到了人生的第一个路口——丹徒县石桥中学。我清醒地意识到,从今以后我要大声说话、站稳讲台、立足社会。尽管如此,第一次上课时,我还是差点以逃跑结束这堂课。那节课,因为紧张,我连写了三个错别字,还被学生当场指出来。刚上初一的孩子天真直率,不懂得照顾老师的面子,他们在底下大声喊:“老师,你写了一个错别字;老师,你又写错了;老师,这已经是你的第三个错别字了!”好在他们都很善良,在一阵大笑后继续认真听课,我们开始渐入佳境。他们的笑容化解了我的紧张与尴尬,也给了我改正错误的勇气。

陈祝庆老师是我人生中第一个师傅。他是一名民办教师,当时已经年近五旬,身材瘦高,头发灰白,平时话不多。我每天都会走进他的课堂听课,熟悉得像进自己的课堂。

那一天,他上《白杨礼赞》一课时,我被惊艳到了。陈老师从课文中间部分“白杨树的外形”开始剖析,然后向白杨树的生长环境、白杨树的内在品质延伸,一步步挖掘到课文的深处。整节课干净利落,教学效果水到渠成,让我深感震撼,也深受启发。此后,我不仅流连于陈老师的课堂,也流连于其他许多老教师的课堂,去发现每一个闪光点,汲取过来为我所用。如今只要有空,我仍然愿意深入年轻教师的课堂去听课学习、感悟领会,这个习惯就是从那时候养成的。

工作第三年,我居然被县里抽调去参加中考阅卷。那个年代,乡下初中教师很难有机会进城里批阅中考试卷,即使现在回想起来我还是觉得骄傲。所有选拔出来的教师一起住进大宾馆,进出要带阅卷证,当时觉得这个胸牌挂在身上显得特神气。我被安排改作文,那可是一个对阅卷水平要求很高的任务,稍有不慎就可能误人子弟。我一点也不敢马虎,每篇文章都要认真研读,有一次默读到忘我处,我居然发出声音来。中考语文阅卷组组长、丹徒教研员颜家明老师也被我的认真态度打动了,他说:“戴银呀,不要太紧张,你已经做得很好了!”这句鼓励,让我铭记一生,它化解了我的忐忑不安,使我拥有了自信。

这些难忘的经历让我成长,催我奋进。就像李宗盛唱的那样:“走吧,走吧,人总要学着自己长大。”我就这样一点点成长,成为自己想要的样子。

“走吧,走吧,

人生难免经历苦痛挣扎”

工作的第八年,我调到丹阳市司徒中学工作,在那里我经历了一场又一场考验。

在此之前,我从来不知道失败为何物。因为除了第一,我教过的班级从没有考过第二。可是,我来到新学校的第一年,所任教班级就在学校质量检测中遭遇惨败,优秀率与平行班级相比相差太多。

客观原因是我有几天出差在外,没能帮学生进行系统复习。可是,我认为这不是失败的根本原因,学生不会自学、一离开我就不知所措才是我该反思的问题。在经历了流泪反省之后,我开始着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新一轮教学中重新起步。我深深意识到,教给学生学习的能力远比教给他们知识更重要。

也许是我太想要分数了,也许是我对学生太苛刻了,在一次学校组织的民意测评中,我偶然发现,我为之倾注满腔心血的学生给我打的分却很低。“为什么他们不懂我的心?”经过一番痛苦的反思后,我突然明白,其实是我不懂学生的心。我总认为提升他们的成绩就是为他们好,却从来没有真正走进他们心里。只知道关注分数的我没有人情味,学生只能敬而远之了。我深深意识到,走进学生心里远比提高学生成绩更重要。

我在教学中渐入佳境,并第一次负责带领一个团队。由于队伍比较年轻,缺乏经验,我们在一次比赛中输给了成熟老练的对手。大会上,一向欣赏我的钟瑞宝校长批评我们团队没有尽到全力,尤其批评我没有尽力。我的脸上火辣辣的。什么叫尽到全力?我一直在反思这个问题。我觉得自己虽然在赛课中表现还可以,但我们团队参加赛课的三位执教老师之间仍然有差距,有差距就有提升空间,我们应该注重提升整个团队的水平,而不是将其当成一个人的战斗。我豁然开朗,再一次带领团队启航。我深深意识到,批评也是满满的爱,批评的鞭策让我前进的道路越走越宽。

记忆中这样痛苦的日子不是很多,但每一次痛苦总让我清醒、让我“绝处逢生”。就像李宗盛唱的那样:“走吧,走吧,人生难免经历苦痛挣扎。”我就这样一点点成长,成为走在前列的“领航者”。

“走吧,走吧,

为自己的心找一个家”

2006年,我来到年轻的城区学校——丹阳市华南实验学校,开始了新的教学生活。

有了前面的积淀,我开始研究高效课堂。我认为语文教学最重要的是教给孩子阅读与写作的能力。通过对中考试题的研究,我发现大有玄机,结合一线教学经历写出了《九年级阅读理解的三种题型及解法》,在《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上发表,并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

我的写作教学之路也随即打开了一扇门。依托省级课题研究成果《记叙文升格训练》,我创建了《形性心味四字写作法》,并将相关论文发表在杂志上,使学生写作有了评价的抓手。

随着统编教材启用,名著教学成为新热点。我主持研究省级课题“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生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研究与实践”及镇江市级课题“有灵魂的名著阅读研究”,带领师生依托课题研究提出了整本书阅读的“回环型”阅读范式及课型。这些研究使我走上专业发展之路。

我坐在学校办公室北列最后一个位置,没有电脑。我很喜欢这个位置。每天在这里备课,静思,与学生谈心,读各种语文专业杂志,嗅到的全是满满的文字香。我的江苏省赛课一等奖就是在这间办公室里磨出来的。当时,我解读的是一篇课外散文《母亲的目光》,没有任何教辅资料。夜晚,我大声地在办公室里朗读这篇文章,读到动情处,在晶莹的泪花中写出自己对母亲的感悟,更新自己的教学计划。除了杂志,吸引我的还有黄厚江、余映潮、王君等老师的专著,在他们的书中,我如饥似渴地遨游着。

我的写作分为两类:一类是记录心情——写一些生活杂感,我的几十篇小散文,如《方桌》《奶奶的纺车》《洗脚》《鸭头丫头》等文章发表在市级及以上刊物。另一类是记录教学——如教学札记《匆匆一年印象学生》记录的是2016年毕业生的生活,有15万字,已经出版成书;几十篇教学论文也是这样写成并发表在各大杂志上;4本关于名著阅读的专著(一本理论、三本导学)由古吴轩出版社、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出版,在江苏推广使用,得到了使用学校的广泛认可;《核心素养下的初中生整本书阅读方法初探》被中国教育新闻网纳入教师暑期阅读书目。这样的研究让我形成了理性的思维。

记忆中这样让我感到幸福的日子还有很多,让我充满力量和激情。2018年,我又来到丹阳市教师发展中心,开启新的教育生涯。就像李宗盛唱的那样:“走吧,走吧,为自己的心找一个家。”我就这样在温情脉脉的教育园地里一点点成长,为心灵找到幸福的归宿。

(作者系丹阳市教师发展中心初中处主任,“苏教名家”培养工程培养对象,江苏省特级教师,江苏省教育工作先进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