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集“最强大脑” 集聚“最优资源”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10月30日,首届江苏高校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交流周在宁开幕,近300名中外高校、企业嘉宾代表汇聚一堂,为激发产学研用创新活力——

汇集“最强大脑” 集聚“最优资源”

■本报记者 陈思洋 通讯员 朱琳 查岚

10月30日,由江苏省教育厅主办的江苏高校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交流周在南京拉开帷幕。省政府副省长赵岩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中国气象局国际司司长曾沁、教育部国际司二级巡视员吴劲松,省政府副秘书长徐华勤、省教育厅厅长江涌等出席开幕式。省教育厅副厅长袁靖宇、省科技厅副厅长倪菡忆、省工信厅二级巡视员宋旭东、省外办副主任刘建东、省委组织部有关负责同志参加活动,省教育厅副厅长杨树兵主持开幕式。

全面布局,汇聚助推江苏

高质量发展的“高校担当”

“江苏是经济大省、制造大省、开放大省、教育大省,产业基础坚实、科教资源丰富、营商环境优良、市场规模巨大。江苏高校对外交流起步早、基础好,已形成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教育对外开放格局。举办本次高校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交流周,是江苏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重要回信精神的具体举措,对促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推动国际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有机衔接具有重要意义。”赵岩在讲话中指出,江苏高校加强高校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交流,要聚焦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良性互动;要做好“引进来”和“走出去”两篇文章,最广泛地联合世界一流教育资源和创新要素,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贡献江苏教育力量;要实现“一个目标”,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发展壮大新质生产力,让“江苏创造”“江苏制造”更好服务中国、造福全球。

江涌表示,当前,江苏教育系统正坚决扛起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江苏的“四个走在前”“四个新”重大使命,全面融入江苏“一中心一基地一枢纽”建设,促进高校科技创新“主力军”全面走向经济“主战场”。下一步,要以本次活动周为重要契机,着力推动高校企业 “双向奔赴”,让更多科技创新成果从“书架”走上“货架”;推动中外学校 “双向交流”,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师生互访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多领域、深层次的交流合作;推动教育人才 “双向吸引”,为江苏现代化建设全方位吸纳和集聚更多人才资源。

“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会议是各方共谋发展、共享成果、共创未来的创新发展平台。”吴劲松希望江苏能够借助这一平台,不断深化中外校企平等开放合作伙伴关系,加快以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范式转型,努力打通产学研融合的“最后一公里”,逐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高校与科研院所等共同参与的创新联合体,以融合发展增进人类福祉。

据介绍,包括来自国内外89所高校的校长、院士,以及科研机构、企业相关负责人等在内的300余名代表参加了活动。活动以“产学研用深度融合 国际合作共创未来”为主题,将围绕智能制造、健康医疗、大气科学、工业设计、能源材料等9个江苏经济社会发展关键领域专业,签署产学研用合作协议、共建产学研用合作平台、举办国际学术专场活动,合力打造更具全球吸引力的开放合作生态,让更多创新人才集聚江苏,共享发展机遇、深化合作交流、创造美好未来。

全力合作,汇集产学研用

持续推进的“最优资源”

为建立更为广泛、更为深入的合作伙伴关系,服务社会重大关切和产业重大需求,开幕式期间,河海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扬州大学、江苏大学等高校与英国卡迪夫大学、俄罗斯圣彼得堡彼得大帝理工大学、江苏美科太阳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国外高校、企业签署了5项国际产学研用合作协议。“江南大学-韩国湖西大学中韩工业设计教育联合实验室”“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英国全球技术创新伙伴联盟产学研平台”“南京工业大学-南非约翰内斯堡大学中南非高科技联合孵化器”等5个国际产学研用合作平台成立。

“希望我们共筑一个坚实纽带,常来常往、常聚常新,促进中外人文交流;共建一个光速通道,取长补短、各显其能,实现学术产业跨界。”南京工业大学校长蒋军成介绍说,南工大以建成特色鲜明国内一流国际知名创业型大学为目标,以服务国家和区域重大需求为己任,主动将创新链对接产业链,并将创业型大学的办学理念向国际合作领域延伸,和120余个高水平海外伙伴携手,持续输出产业振兴“南工大方案”,“此次,我们与南非约翰内斯堡大学共建中南非高科技联合孵化器,围绕新能源、新材料、新产品等领域进行联合攻关,以期取得一些突破性成果,助力高质量发展。”

“现代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产学研用合作,巴斯夫非常重视开放式创新,已与全球学术和行业合作伙伴开展密切合作。”巴斯夫副总裁、扬子石化-巴斯夫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单建华坦言,“我们与江苏省的多所高校,在高分子材料、护理化学品以及新能源领域都有很多成功的合作项目,比如我的母校南京工业大学就帮我们解决了多个化工绿色化和安全管理方面的技术难题。”

为进一步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良性循环,来自南京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南京工业大学、苏州大学和南京林业大学的7名海外教授接受了国际联合培养博士生导师聘任,合作双方将联合培养国际化高端人才,提升学生全球认知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促进学科交叉和跨领域合作。

全面突破,打造产学研创

新生态的“最强大脑”

为加速培育教育与产业共通、产业与创新共融的创新生态,形成新质生产力,开幕式上还举行了江苏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交流论坛。专家学者就医学领域如何通过国际合作协同创新,实现创新突破和超越发展;如何深挖产研融合的潜力,贯通科技研发、孵化、转化等关键链条,集中人才、科研与实验室等资源优势;如何整合好全球科技资源,利用好科技创新推动教育改革,培养好具有全球视野的人才等重要议题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促进大学和产业界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推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结合。

“开发一种方法,为中国15000个污水处理厂中的60%提供服务。”在“科研成果转化展示交流”环节,“江苏外专百人计划”专家、南京工业大学客座教授、南京智悠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劳埃德·唐立回忆了6年前来到中国时的选择。当时的他深感团队合作的必要性,6年来,劳埃德·唐立与南京工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生物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多个学科开展合作,攻关多项核心技术,创新使用数字孪生技术,实现智能化管理和优化运营,为中国污水处理做出了积极贡献。

据悉,今年是江苏首次独立举办高校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交流周活动,交流周由东南大学、河海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京工业大学、江南大学、中国矿业大学、江苏师范大学、苏州大学、扬州大学、江苏大学共同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