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为理想的教育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只为理想的教育

——写在《做中国教育的建设者》掩卷时

■甘肃省西和县北川初级中学 赵文

“教育建设者”最基本的人生态度,就是用一生的时间,把教育这一件事做到极致。这种埋头深耕的工匠精神,似乎与我们当下的快节奏时代有些格格不入。然而,新教育人却用24年的坚守,默默承受着教育变革路上的艰难与孤独,与同行者一起“潜心修炼”,以执着坚守的理想主义、深入现场的田野意识、共同生活的合作态度和悲天悯人的公益情怀开启了建设新教育的漫漫征程。

未来是充满不确定性的,我的内心却充满了激情与梦想,因为新教育让我看见了“另外一种可能”,那就是以自己的方式重构理想的教育。

与理想并行,做“擦星星”的人

时代的发展需要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和教育探索。从研究者过渡到行动者并非易事,新教育人从一开始就深知教育变革面临的艰难险阻,但新教育人就是那个“擦星星”的人,新教育实验就是从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湖塘桥中心小学的两排破旧平房开始,一步步地践行“我的教育理想”。

回望新教育20多年来的发展历程,每一所新教育实验校成功的基础都在于那些拥有教育理想并为之不懈奋斗的校长和老师。追求理想的教育和教育的理想是新教育实验独有的精神气质,“为中国的素质教育探路”所渗透的教育理念,正在一所所新教育实验校生根发芽。

理想的教育是让儿童身心得到全方位的解放,让生命的幸福遍及师生生活的所有领地;理想的教师充满艺术气质、富有儿童视野,用自己的教育观深深影响着学生们的生活态度。新教育实验就是通过这种理想的感召,唤醒沉睡的教育激情,让师生享受自身的成长过程,收获教育理想的快乐与幸福。

《做中国教育的建设者》提到,新教育实验的伦理学基础是崇高论与和谐论,每一个新教育人必须学会与人类的崇高精神对话,塑造美好人性,培养美好人格,使学生拥有更美好的人生。这既是理想,又是真实的存在。新教育实验之所以推进阅读在校园的生长,既源自于理想,也源自于与那些理想者及其伟大精神的对话。

教育不是坐而论道,而要深入田园

我始终相信并践行“做为生活而准备的教育”,新教育“相信种子,相信岁月”的理念与我的想法不谋而合,只要方向是对的,所有的坚持一定会有价值;只要持续滋养,种子一定会成长为参天大树。朱永新教授鼓励新教育人做“农人”,就是要基于责任感和对专业能力的自信,以自己的理解对每一点落实在现场的教育行为做出反思。

我们应该深信,“有积极影响的所有元素都是课程”。新教育不是坐而论道,也不是堆砌枯燥知识点的讲解,而是以自己的方式,发掘生活中的各类事件、各种现场、各类场所,使其成为日常教育教学中珍贵的课程资源,努力设计出能够让孩子们深度体验的课程,让社会生活与教育直接接轨。

新教育人所定义的深入现场的田野意识便是如此。它让教育远离虚无的存在和枯燥的讲解,把根基扎在孩子们的成长之源。新教育实验的哲学基础是人本论、行动论,人本论强调的是根据个人发展的需要确定教育目标,行动论强调教育的实践探索,摒弃急于求成的理论建构,深入田野改进我们的教育行为,通过行动来改变教育。

合作共进,才有幸福教育的可能

人类是群居动物,共同生活的特性决定了教育的作用之一就在于让我们学会合作、共同成长。新教育对“共同生活”的定位,就是将合作生活化、学习平等化,以平等、尊重的氛围推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交往。

新教育推进的十大行动聚焦当下中国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致力于解决当下学校教育面临的困局,其路径均指向合作共赢。比如,聆听窗外声音,旨在与社会建立一种合作关系,充分利用一切教育资源,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社会,形成多元价值观;培养卓越口才,就是通过讲故事、演讲等形式,鼓励孩子们愿说、会说、敢说,从而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在这一基础上,学校的内涵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朱永新教授在《未来学校》一书中提出,未来,学校的概念将被学习中心取代,资源的合作共享将是未来学习中心的主流。

教育要滋生悲悯情怀,支撑民族大义

教育的目标在于启迪民智,不管现实的教育环境存在多大挑战和困难,提高国民素质是我们本该承担的重任。新教育人就是将这一责任内化于心的人,悲天悯人的公益情怀就是要让我们放下利益上的“斤斤计较”,去做启迪民智的大事。

《做中国教育的建设者》一书中,新教育人从质量控制、系统推进、话语体系、学派建设等多个方面毫无保留地指出现阶段新教育实验存在的问题,同时也展望了未来在完善课程体系、推进教育公平、构建教师培养体系、试点开设学习中心等方面的全新举措,这种直面问题、钻研问题的态度和勇气值得我们学习。新教育人坚持在务实的行动中筑牢理论之基,我们有理由相信,新教育的梦想一定会慢慢变为现实。

这本书记录着新教育实验二十多载的筚路蓝缕、风雨兼程,渗透着新教育人二十多年的努力与坚持、辛勤与付出,新教育人所坚持的“行动就有收获”的信念和“政治是有理想的、财富是有汗水的、科学是有人性的、享乐是有道德的”的愿景,一定会变为教育支撑国民素质提升的核心力量。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我们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