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育真实发生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让教育真实发生

——读李斌《教育发生的地方》

■何召军

《教育发生的地方》

李斌 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读到李斌老师的新作《教育发生的地方》,我深深地被北京十一学校的故事打动。本书讲述了北京十一学校自2007年以来的变革史,生动展现了学校教育的目标到底如何落地。

成长个性学生,彰显教育之本

十一学校从教育理念到课程设置、从组织架构到场所布置,无不体现着学生为本的理念。如每年向学生公开承诺做好10件与学生诉求、利益紧密相关的实事;将学校组织结构由金字塔式转变为扁平式,让行政部门变成服务部门,使得资源流向离学生最近的地方,以体现教育教学的效益;学校校委会设学生席位,以提醒决策者,学校任何一件事都要着眼于“学生成长”。

教育的最终落脚点就是发展学生、培养学生。十一学校在培养学生时,鼓励学生张扬个性。校服款式上百种,从而满足不同学生个性发展需求;以同伴互助、学习任务开启学生的自我系统,从而成就学生终身学习力;将每个学期划分出连续两周的“小学段”,交由学生自主使用;设立多种多样的奖学金,用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定期推出历时半天到一天的职业考察课程,播撒职业理想的种子。

发展专业教师,凸显教育之重

十一学校研制的学科教育、课程开发、双向选聘、团队评价等配套制度,保证了一批批优秀、卓越的教师脱颖而出。行政班不利于学生打开视野、广交朋友,有碍于从不同教师中获取滋养。于是,学校干脆取消行政班,倒逼学科教师从单纯的学科教学升级为学科教育,促使每一位教师成长为教育教学的全才。

十一学校专门搭建青年教师项目研究平台,把教育教学的痛点、堵点和难点分为“理清思路”“行动改变”“调查研究”等类型,引导教师开展多形式项目研究,鼓励他们解决实际的教育问题。这样的研究让课堂变革与创新不断深入,也帮助越来越多的教师发现自己的价值,专业性得到尊重和发挥。

十一学校还评选“校级”特级老师,由学校授予荣誉称号和特别津贴;评选“青年才俊”“月度人物”,展示教师的闪光点……这些举措让每一位教师体面地生活,有方向地成长。

营造和谐关系,夯实教育之基

亲其师,信其道。师生关系可以润泽教育教学,让教育教学真实有效发生。十一学校主张教师“不能以教师的身份向学生施压,要给予坚持己见的学生安全感”;“不要怕学生犯错误,学校存在的一大价值,是让学生试错,避免步入社会犯大错”;“惩罚,以学生可以接受的方式进行,最关键的是要考虑如何消除惩戒的负面效应”。

杜志华老师引导不同个性的学生,让他们根据自身特点顺势发展;曹书德老师注重消除惩戒的负面效应,同时创造机会发挥、展示学生的优点和长处,让惩戒产生正能量……学生可喜的变化随之而来:有特长的学生有了展示的舞台;个性特异学生得到转化,找到成长转机和拐点。

“与其说是一本教育论著,不如说是一本教育手册,故事背后的一个个策略又给予教育者价值观的引领和方法论的指导”。本书铺陈出十一学校美好的教育图景,让人深深沉浸其中,体味到教育带给人们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