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运河文化”资源 推进综合实践课程建设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开发“运河文化”资源 推进综合实践课程建设

■丹阳市运河中心小学 蒋永键 吴海燕

丹阳市运河中心小学坐落于京杭大运河之畔的运河镇。学校以“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为社会的文明进步育人”为办学理念,挖掘和弘扬运河文化,打造大运河文化综合实践活动特色课程,培养具有拼搏、创新、科学、开放、奉献精神的“运河娃”。

校内+校外,建好大运河文化环境。环境建设是课程实施的保障。学校充分利用校内场域和校外资源,打造运河文化长廊、运河乡土园、运河文化少年体验馆、大运河文化书吧等“运河之舟”,通过数据分析、作品展示等形式,图文并茂地介绍大运河的历史、文化和风俗。同时,与扬州大运河文化博物馆、镇江西津渡等校外实践基地合作,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运河少年了解家乡文化提供更专业、更广阔的平台。

课内+课外,建优大运河文化课程。在大运河文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基地建设中,学校邀请教育专家、专业教师、一线教师、大运河文化学者和学生家长共同参与,多元融合,从河之源、河之行、河之色、河之梦四个方面,开展考察探究、社会服务、设计制作和职业体验活动,分年级段拟订目标,确定实践内容,制订实施路径,出台管理和评价措施,为共同体学校提供生动案例,在价值体认、责任担当、问题解决、创新物化等方面得到全面提升。

线上+线下,建强大运河文化平台。学校积极搭建服务教师、学生的大运河文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平台,包括教师科研互动平台、教师教研活动平台、学生自主成长平台,着眼于教师专业能力和学生综合素养提升,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打通“学校与学校”“学生与社会”的壁垒,加强学校、社会之间的沟通,实现资源共享与整合。

理论+实践,建实大运河文化评价。为了帮助学生在大运河文化综合实践活动中真实记录实践成长经历,留下过程性资料,学校设计“运河少年记录册”,专门开辟综合实践活动自我评价页面,张贴学生综合实践活动作品。教师通过观察,了解学生在大运河文化综合实践活动中的现场表现、考察探究形成的专题报告、作品展示以及在主题活动中的参与情况,判断学生是否了解大运河文化,是否掌握了一定的考察探究能力,服务社会的意识是否得到提升。此外,我校还依托入学仪式、入队仪式、成长仪式、毕业典礼、运河梦想剧场等,围绕环保、宣传、观察和小建议等内容设置单项奖,在此基础上评选“大运河形象大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