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13年以来,张家港市依托“优质学校建设”和“课堂教学改革”双轮驱动,努力完成“家门口有学上”到“家门口上好学”的跨越——
下好教育高质量发展“一盘棋”
■本报记者 缪志聪
“我第一次听到小提琴的声音,像风吹过叶子。”“我感觉声音有颜色,像五彩缤纷的糖果。”这是刚刚接触到交响乐的乡村孩子们写给爱乐乐团常任指挥、荷风艺术大使夏小汤的信。写信的乡村孩子,来自中国首个成建制的乡村孩子管弦乐团——张家港市南丰小学永联荷风管弦乐团。
这所地处“长江之畔,江南水乡”的乡村学校有着58个课外社团,学校上空常年飘扬着带着荷花清香的音乐和书声。近年来,张家港人对这样的乡村优质学校已习以为常。聚焦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敢为人先的张家港主动担当“探路者”。“我们认为,优质均衡的核心要义是教育质量和品质的提升,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高质量的需求。”张家港市教育局局长成家武说,2013年创建成为全国首批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后,全市依托“优质学校建设”和“课堂教学改革”双轮驱动,努力完成“家门口有学上”到“家门口上好学”的跨越。
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
建好学校
“这可能是我这辈子最重要的事情了。”从2018年2月接到了筹建张家港城南小学的任务开始,这句话就经常在唐黎心里响起。语文教师出身的她买了很多建筑方面的书,投入大量时间学习,“半年时间,我自费跑了30多所学校,当时就一个念头,我要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把这所学校建好。”
两年的筹建期里,唐黎反复琢磨学校的每一个屋顶、每一间教室、每一件桌椅用怎么样的造型颜色,“为了某个教室的墙砖和我们预定的课程匹配,我一路找到广东的一家工厂。”2021年9月开学,城南小学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众人眼前,每个专用教室都有特色,“一墙一瓦都有教育”,去年6月该校成功申报苏州市“儿童问学”小学科学课程基地与文化建设项目。
新建校即是特色校,这是张家港在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道路上施行“校长筹建制”的魅力。在每一所新校启动建设时,同步选派优秀校长参与校园建设,将校园文化布置、环境育人功能等办学理念融入工程建设,在保障学校拥有干净整洁的环境和完善安全的设施的同时,也树立起独特的文化内涵。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是一个崭新的起点,也是一项亟待完成的目标任务,需要我们以更高的标准加快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努力创造更平等的机会,提供更优质的教育。”成家武说,近年来该市所有的新建校都是文化理念提前设计,确保每一所学校都能成为“优质校”。
2017年,张家港率先踏上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探索之路,成立了以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担任副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出台三年行动计划,连续6年将创建任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纳入区镇和学校高质量考核。
2019年,张家港召开全市教育大会,坚持资源配置“首要保障”,攻坚现实难题,先后出台《张家港市建设“教育名市”工作指导意见》《港城教育人才计划实施细则》《关于扶持民办新市民子女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多份文件,启动优质学校建设行动,并提出打造全国一流现代化教育名市的更高目标,“校长筹建制”等一系列制度压实落地,一所所有内涵有质量的新建学校如雨后春笋投入使用。
“只有建好每一所学校,才能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推动区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水平迈上新台阶。”成家武介绍说,全市教育人把“张家港精神”作为优质均衡创建的内核动力,高扬“样样工作争第一”的精气神,自2018年以来投入经费33.8亿元,完成新建、改扩建义务教育学校27所,扩充学位2.6万个,满足了人民群众从“学有所教”到“学有优教”的热切期望。
坚持狠抓办学质量的根本追求
辨图形、创作树叶贴画、组装拼图……一二年级的孩子们陆续经过“妙探智趣岛”“勇闯智慧城”“穿越‘英’雨林”等闯关区,每个关卡的游戏设置分别对应了1到2门学科的能力考核。这是张家港暨阳湖实验学校的期末考核方式:化“考”为“游”,化“结果”为“过程”,将学科知识与游戏测评相结合,让学生学在其中、乐在其中。
“我们现在的课程和考核多与活动相关,学校有30多门选修课,包括啦啦操、手球、足球、智能编程无人机、星际探索、爱田课程等多个特色课程。”该校党总支书记黄平介绍说,学校四面环湖,利用自然资源开拓了很多课程,还修建了动物养殖园,孩子们在多彩的课堂上学会了思考,感悟知识的力量;在丰富的活动中学会了钻研,收获成长的幸福。
多年来,张家港各校致力于课程改革实验,在学习方式变革、课堂边界探寻、学科教学融合、大数据介入教学等方面先行先试,不断提升各校的课程“再造能力”。
“优质学校的核心竞争力突出表现为优质课程资源的再造能力,也就是根据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构建丰富多样的课程体系,并对碎片化课程、教学流程进行重新思考和设计。”张家港市教育局副局长朱治国说,缩小城乡义务教育差距的关键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走教育内涵发展之路。
张家港市世茂小学是一所2019年开办的新学校,从开建之初,校长唐燕就在琢磨怎样充分利用学校教育资源。她设计了问卷去学区发放,不断问家长一个问题:你希望孩子在学校除了知识之外还学到什么?在不断地走访中,她发现学校西侧和省级湿地公园相邻。“根据家长要求和学校定位,我们决定办一所‘打开’的学校,主打绿叶寻踪湿地课程,把整个学校和湿地连为一体,建成儿童学习探索的空间。”唐燕说,目前学校已经建成为苏州首家湿地自然学校,并在此基础上提炼出了独特的办学理念:实施自然生长、生发出的自我教育,构建自由选择、自主规划的课程体系,培养亲自然、爱生活的学生。
提高学校办学质量的关键在课堂,建设“因材施教”的好课堂是张家港各校的共同追求。从1999年至今,该市连续24年开展年度课堂教学交流研讨活动,每年推出一个教学主题,400多节公开课在全面展现年度课堂教学改革成果的同时,也确立了课堂教学的最新导向。
翻开《张家港市义务教育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考核评价办法》,清楚罗列着教育质量、治理水平、队伍建设3类10项标准,从水平指数、发展指数两个维度系统构建形成教育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以科学评价促进学校办学质量提升在张家港已成为常态。
从“结对帮扶”走向“协同发展”
“优质学校的建设,不可能由一所学校独立完成。集团(联盟)化办学是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要路径,也是体现教育公平的重要手段。”朱治国说,协同发展对不同层次的学校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我们一方面让具有相同办学传统的不同学校组成发展共同体,既共享教育品牌又个性优质发展;另一方面打破校际壁垒,推进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学校加入联盟,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推广与合成再造。”
2015年,张家港启动实施集团(联盟)化办学改革,实现了公办义务教育学校全覆盖,并在集团(联盟)化横向办学的基础上开辟纵向办学通道,打破学段壁垒,探索学段纵向衔接的集团化办学方式,实现了集团(联盟)化办学义务教育学校、公民办学校和各学段“三个全覆盖”,形成了城乡一体协同发展、优质学校集群发展、区域教育品牌发展的三大新样态。
朱治国告诉记者,通过集团(联盟)化办学,优质学校品牌辐射力度不断增强,“优质学校+农村学校”“优质学校+薄弱学校”“优质学校+新建学校”等模式的办学效果逐渐显现。随着各个联盟的成员学校的发展,张家港的学校发展联盟已经从“帮扶模式”跃升为“协同发展模式”。
张家港北斗星科学工作室正是在这一背景下诞生。“很多学校的科学教师很少,有的农村学校的科学教育长期以来都是‘单兵作战’,这种情况下怎么带好科学教师团队,推动科学学科发展?”工作室负责人夏敏说,通过联盟化的纵向发展,工作室组建了不同类型的学习型团队,充满挑战的学习点燃了教师们开展科学教育的激情。同时,北斗星工作室也帮助教师们找到了专业发展的生长点和突破点,工作室多名核心成员在苏州市评优课、基本功大赛中取得佳绩,2021年两名核心成员还获评苏州市学科带头人。
横向办学与学段纵向衔接的创新协同机制,让一个个优质校崛起的同时,也有力促进了张家港教师队伍的整体发展。张家港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副总校长何建军告诉记者,得益于集团化和联盟化办学,2021年以来学校对外输出了19名校长,实小的办学理念、管理经验带动一批乡村学校和城区薄弱校实现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
“我们将充分发挥学校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尊重发展规律、公共利益和达成教育价值认同的基础上,不断建构现代教育治理体系。”成家武说,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道路上,张家港将秉持“以高峰带高原,以高原促高峰”的理念,不断为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张家港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