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全”有序,“三有”共生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五全”有序,“三有”共生

——小学语文全景式阅读课程群建设与实践

■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东洲小学 吴建英

获奖成果信息

成果名称:《“五全”有序,“三有”共生:小学语文全景式阅读课程群建设与实践》

奖级:2022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负责人:吴建英

共同完成人:张永杰、高姗姗、沈烨萍、俞慧英、唐朝霞

图为该校学生进行经典诵读展示

《“五全”有序,“三有”共生:小学语文全景式阅读课程群建设与实践》项目秉持大语文观、大课程观,借鉴“全景”理念,以统编语文教材(国家课程)为主导,建设更为全面、完整和跨界的全景式阅读课程群,对课程的内容、实施、评价等进行系列改革,让阅读更丰富完整地指向儿童,指向“三有”培养目标。

成果建设背景

基于儿童阅读的时代需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把经典“嵌在学生的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儿童阅读也要放在民族文化建设、当代社会发展、未来人才需求的大背景下进行考察。重视阅读,能够让学生增强文化认同和家国情怀,树立坚定的民族自信,进而培育具有中国气质、中国精神、中国思维的“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基于小学阅读存在的问题。目前,小学阅读主要存在三大缺失。一是阅读“质”和“量”的缺失。语文教学中对阅读还不够重视,阅读材料零散、随意,阅读内容的“量”严重不足,阅读材料的“质”无法保证。二是学生有效阅读的缺失。教师欠缺基本阅读指导或指导方法单一,阅读指导方法与现代儿童观、教育观相背离,无法深入推进阅读,难以让学生体会到阅读的快乐。三是教师良好阅读素养的缺失。作为学生阅读的引领者,一些语文教师缺乏对阅读的认识与热爱,对课程研发认识不足,阅读素养、课程素养等有待提高。

基于儿童阅读的重要价值。阅读对于儿童成长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和价值。阅读能力在学习能力中占据核心位置,是获取知识、启迪智慧的有效方法,也是一个人精神成长的重要途径。在小学期间引导儿童阅读一定数量的书籍,对个人的终身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

在不断反思、追问、澄明、建构中,本项目形成了三个阶段的核心要义与关键要点。

第一阶段是“书香校园”初建阶段,探索重点是初建“书香校园”,认识阅读的重要价值。2006年,我校依托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阅读文化课程的构建与开发》,开始“书香校园”建设。

第二阶段是“课程研发”探索阶段,探索重点是研发“儿童书香课程群”,提升阅读“质”和“量”。2008年起,我校寻找阅读与儿童生命成长的契合点,突破原有框架,根据儿童认知特点和现代阅读观念,尝试研发“儿童书香课程群”,对阅读内容、指导、评价等进行变革,促进阅读质量、阅读效果的提升。

第三阶段是“全景课程”推进阶段,探索重点是建设“全景式课程群”,促进阅读整体深化。2014年起,通过江苏省前瞻性教学改革项目、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精品课题、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的研究实践,我校建设了多元融合的全景式阅读课程体系,以“悦读”策略建构阅读资源和方式,实现了从零碎随意到系统丰富、从特色项目到总体建构的转变。

项目主要成果

一是提炼了阅读课程建设的核心思想。

关注汉语本体特质。引领儿童在阅读中追溯、探寻、领略汉语的文字之美、文学之美、文化之美,激发他们对母语的炽热感情,培养他们丰富的语言感受力,最终实现阅读素养以及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

坚持儿童本位立场。坚持从儿童出发,以儿童成长为旨归,依循儿童的心理特点、兴趣特征、思维方式,让儿童获得语言的发展和精神的成长,最终让阅读成为独一无二的生命存在。

回归经典民族文化。在把最经典、最美好、最优秀的书籍带给孩子的同时,也要回归优秀民族文化,构建独具民族特点的阅读课程体系,让儿童积淀民族的精神和品格,形成有民族文化根基的学养和人格。

二是架构了全景式阅读课程体系。

项目组秉持大语文观、大课程观,对阅读课程的内容、实施、评价等进行系统改革,营造 “大阅读”的全景氛围,让阅读更丰富、更完整、更优质地指向儿童。

在遵循国家课程标准的基础上,我们通过解构、重组、精简、拓展等策略,构建以统编语文教材为核心,包含主题结构化阅读、整本书阅读、母语文化、读写结合等课程群在内的全景式阅读课程体系。阅读内容并不是单个、零散、互不关联的,而是根据阅读内容、类别以及儿童年龄段的不同要求,开发形成具有一定序列、稳定数量、特定进度的系列阅读课程群,以期在儿童语言发展的关键期,使学生们获得语言的滋润和精神的拔节。同时,我们又对课程群进行整体架构,如“母语文化微课程群”从儿童需要和发展出发,运用“主题·整合”思想,借鉴多种理论系统,分低、中、高三个学段,以“经典、童乐、情趣、意蕴”为原则,架构起全景课程群体系。

三是探索了课程群的“五全”实施策略。

我们从“全域、全面、全员、全程、全媒”五个维度展开探索:“全域”的阅读空间,努力让学生随处可以阅读;“全面”的阅读指导策略、方法、措施,提升阅读效果;“全程”的阅读时间,让学生时时刻刻可阅读;“全员”的人员要素,除个体阅读外,还强调生生共读、师生共读、亲子共读等;“全媒”的阅读平台,在纸质阅读基础上,开展多介质阅读。“五全”策略让阅读从单一走向全面、从被动走向自觉、从随意走向规范、从个体走向合作,进而向纵深发展。

四是探寻了儿童阅读指导课范式。

项目组努力探寻儿童阅读指导范式,形成读物推荐课、阅读欣赏课、读书汇报课、语言积累课、读写结合课等多种基本课型,并逐步形成整本书阅读的“导读—推进—延伸”三课一体模式。教师在阅读指导时更注重发挥书的育人、塑魂、筑梦功能,引领学生在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长河中徜徉,增强文化自信,提高文化素养。

同时,项目组还以经典儿童文学作品为范本,根据儿童认知特点和现代阅读观念,挖掘书中的人文价值和美学价值,设计形式灵活的指导与练习,如讨论、想象、表演、多形式读、剧本创作、动手做等,实现听、说、读、写、编、画、演、做等的结合。

五是形成了儿童本位的“悦读”策略。

找寻适宜的“悦读”方法。从古代语文教育中汲取精华,吸收当代阅读改革成果,遵循汉语学习规律和小学生学习实际,研究生动活泼、学生喜闻乐见的“悦读”形式。

尝试多种阅读方法。探索精读略读结合法、主题阅读法、比较阅读法、群文阅读法、单元整体阅读法等多种方法,实现阅读效果最优化。

探索阅读课时重组。根据学生发展及课程实施需要,以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形式,在课时总量不变的前提下进行课时调整与统筹安排的探索,有效提高课程实施的质量和效果。

寻求“互联网+”背景下的阅读方式。在互联网时代,阅读对象不只是文本,阅读课程也不只是个别教师的单独行动。获取知识的途径增加,也必然要求阅读方式的推陈出新。

建立多元有效的阅读评价体系。设计《阅读评价手册》,开展阅读挑战行动、阅读星级评比等活动,尝试多元评价体系,体现阅读的过程性、发展性、整体性,使评价更有实效,更具价值。

六是探索了阅读课程的实施路径。

建设“阅读空间”。重视校园环境这一“活课程”对学生的熏陶作用,营造浓郁的阅读文化氛围,对学生阅读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举办“特色活动”。组织各类阅读特色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体验阅读快乐,真切感受阅读意义,悄然习得阅读方法,有效提升阅读能力。

倡导“多科融合”。将语文阅读和数学、科学、音乐、美术、道德与法治等学科进行课程融合研究,让阅读走向全域化,实现阅读的学科全覆盖。

联系“日常生活”。形成课程实施与日常生活一体化的思路,引导学生将阅读与现代社会、日常生活有机联系起来,将阅读中获得的价值理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和人生智慧等运用于日常学习和生活。

《“五全”有序,“三有”共生:小学语文全景式阅读课程群建设与实践》是我校对小学语文阅读课程的再认识、再发现、再建构。这一建构既具有普遍意义,又体现了前瞻性,透射出高远的价值立意,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供一个鲜活生动的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