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新课标 赋能新课堂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落实新课标 赋能新课堂

——泰兴市洋思中学教学模式新样态实践

■泰兴市洋思中学 梅洁

创新的根基在人才,人才的培养主要靠教育,加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与高等教育阶段直接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不同,基础教育阶段更多聚焦学生的深度学习,培养其创新素质和能力,为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筑牢基础。泰兴市洋思中学以独具特色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扎根基础教育,与时俱进,更加注重让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落地,推进学生深度学习,为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沃土。

“先学”——学材重构

推进深度学习的发生

洋思教学模式中传统的“先学”,一般是教师在课堂上提出具体明确的自学要求,让学生带着问题看书,在看书找答案中获得新知,再在模仿练习中理解掌握新知,这是学习的有效方式之一。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新课程理念日趋深入人心,洋思教学模式的“先学”也力求不断拓展“学”的范畴,实现学材重构。一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的已有经验以及学校的实际条件,有针对性地选择学习情境素材,引导学生从真实的学习情境中发现问题,展开讨论,进行实验,合作探究,让学生感受到知识来源于生活,学习即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从而产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

二是与现代信息技术元素融通,进行“洋思智慧课堂”的有效实践。经过选取的网络信息和多媒体互动技术拓展了“先学”的学材,把学生的学习材料由平面的教材向多维的图片、影像等资源拓展,从“教材是学生的世界”转变为“世界是学生的教材”,拓宽了学生的学习视野,激发了其学习热情。

三是实施基于大概念统领下的结构化单元教学。教师抓住学科本身特有的知识之间的内在关联,对教材进行整体感知与把握,对内容进行重构,实行单元整体教学,将学材中的各个相关知识点放到一个知识结构之中,从而提升教学的系统性、结构性与关联性,以利于学生深度学习。

“后教”——聚焦问题解决

促进深度学习的完整性

课堂上的深度学习,核心在于发挥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性和主动性。洋思中学的“后教”就是在先学的基础上,就学生先学中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师生、生生间的相互学习。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兵”教“兵”的作用,把不同层次的学生编成“三人行”互助小组,互相促进、互相影响,不同层次思维的差异让结对互助组的学习效益达到了最大化。学生在互学、互评、质疑问难中丰富了对知识的理解;在同伴互学中,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了发展。

学生的深度学习离不开教师有深度的“教”。教师根据教学目标,依托学习主题,对学科内和学科间的课程内容进行整体性设计,在课堂上教师不断优化解惑策略,促进学生有效质疑和排难。借助创设典型化的情境,让学生“亲历”知识发现、形成、发展的过程;帮助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深度加工,提升其思维水平;引领学生联结自身的经验,实现知识的系统化、结构化;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新的情境中,将内化的知识外显化、实践化。总之,教师灵活运用情境式、实践式、整合式、迁移式等教学方法进行释疑、引导、点拨,有助于学生在实践探究的过程中进行知识的应用、迁移与反思,最终实现深度学习。

在“洋思智慧课堂”上,学生还可以选用另一种方式——“机教”来解决问题,获得知识。大家通过平板电脑登录互联网、“泰微课”平台,不断查、听、思,必要时将“微课”暂停、回放,反复观看、讨论、交流,提问题、找规律、析答案。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得以激发,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让深度学习真正发生。

“当堂训练”——及时反馈

增进深度学习的持续性

“当堂训练”是培养学生对基础知识理解、应用、分析和综合能力的必不可少的环节,是在“先学”与“后教”的基础上,在教师科学组织下,学生进行的反馈性活动。

新课程标准下的“当堂训练”不拘泥于课堂的书面训练,也不拘泥于一定是在课堂最后,贯穿课堂始末的交流、讨论、表达、动手实验、合作探究等都是“训练”。为实现深度学习,“当堂训练”也由单一知识的达标向设计情境问题、解决实践探究问题转变,由大量重复训练向逻辑严密的问题串转变。

在智慧课堂上,教师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根据不同学生学情,精准地发送分层练习,开展变式练习,举一反三。这样既面向全体、夯实基础、提升能力,又因材施教、促进发展、培育精英,形成高参与度的“生本课堂”。

总之,“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在丰富的情境中学习,让动机主动产生;在活动体验中探究,让思维走向深度;在应用迁移中学习,让反思成为习惯。洋思中学将紧跟时代步伐,始终坚定不移地进行课堂改革,促进学生不断走向深度学习,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在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中体现基础教育的使命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