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近每一个生命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贴近每一个生命

■张明凤

南京师范大学滨湖实验学校是无锡市滨湖区人民政府与南京师范大学合作共建的九年一贯制学校,学校地处无锡市核心区蠡湖未来城,小学部于2021年开办招生。学校传承南师大精神,立足滨湖发展,追求和融美好,坚持创新为径,以“让儿童创造着长大”为办学理念,确立了“做‘和创’教育,办未来学校”的办学目标,致力于培养和身心、勇担当、善思考、会创造的未来人才。

“躬耕教坛、强国有我”。共同教育愿景的确立,决定着学校办学的走向和能够抵达的目的地。

作为一所新办校,我校教师来自全国各地。有的带着初入职的梦想,从高校走进小学;有的为了追求别样的教育人生,通过人才引进奔赴南师蠡小;有的仰慕南师大的品牌,通过区内流动融入南师蠡小。面对一个新的职业环境,每个人都充满激情、自带光芒。学校组织教师围绕学校发展开展大讨论,“未来学校研讨会”“家校共育座谈会”“顶层设计文化周”……在一次次的思维碰撞和伙伴研修中,我们的方向越来越明朗,“让每一个生命更深长”成为我们共同的愿景。

教育是为了生命而存在,学校首先应关注儿童的身心健康。在此理念下,我们开设“生活教育”特色课程,包括早晨洒扫、中午躺着午休和放学前整理物品。新学年开学后,教师带着一年级小朋友训练合作推拉课桌椅,有序拉开午休床,孩子们每天都可以躺着午休,让我校一度成为网友艳羡的“别人家的学校”。

拓展儿童生命的深度,首要任务是把儿童培养成具有健全人格的人,让儿童形成正向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学校以江苏省内涵提升项目“未来学校愿景下‘童创’课程的集成式开发”为切入点,开发“梦想者、思考者、合作者、勇敢者”等“童创六者”课程,以儿童为中心,以创造为旨归,对标未来人才最需要的核心素养,引领儿童在身体、认知、情感、意志等方面全面成长,成为完整、快乐的人。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但有了爱不等于有了教育,爱应该是真挚的、理智的、智慧的。

学校开办伊始,二至六年级学生都是转学生,生源素质参差不齐。面对一个个重新建立起的班集体,我们该怎么做?

2021年6月,学校还未正式开办,我们就带领即将入职的教师参与家访工作,了解孩子的性格、特长、需求和家庭情况,获取第一手资料,为学校定制特色课程擘画方向。通过家访,我们了解到即将入学的小王(化名)腿有残疾,学校就为她量身定制了一个独立卫生间;得知小张(化名)有多动症和轻微的暴力倾向,学校在动员家长带孩子去专业机构治疗的同时,提前为他设计了一对一个别化教育方案;了解到学生小李(化名)在数学方面很有天赋,于是在入学第一个学期末,我们为他特设了一个人的考场,考四年级的试卷……贴近每一个生命,是我们一直秉持的教育情怀。

深爱,让师生、家长有足够的能量。学校强化引领所有教师重识儿童心理学,学习家庭教育知识。《正面管教》《非暴力沟通》《孩子,你的情绪我在乎》……这些是“校长荐书”的书单;“儿童发展与家庭教育”“促进好习惯转型升级”“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这些是家长成长研修营的专题讲座。为了更多地了解儿童,了解家长,了解家校合育,我校每一位教师、每一个团队都积极蓄能。

一次,我校一个孩子丢失了100元钱,班主任多番调查后确定,确实被班里的一名学生偷偷拿走了。午会课上,班主任让孩子们静心思考自己有没有做错事,“如果你觉得自己做错了,请你在老师耳边悄悄说一声‘对不起’,如果没有,也请来到我身边向我悄悄耳语‘我爱你’”。

后来班主任写下了这样一段话:“小鸟儿们”排好队伍,羞涩而又质朴地拢住我的臂膀,在我耳旁低语“我爱你”。后来,一个小男孩怯怯地走到我身边,说了声“对不起”,顿时我的眼眶湿润,一种无名的情绪充斥我的胸腔,我找到了!那个差点走丢的孩子。

教师们“严而有爱,和善而坚定”。爱的贴切,让生命获得了悔过的体面和成长的温暖。

(作者系南京师范大学滨湖实验学校蠡湖小学部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