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作业管理”走向“作业育人”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常州武进清英外国语学校打出作业优化与改革“组合拳”——

从“作业管理”走向“作业育人”

■本报记者 王琼

秋季开学,常州市武进清英外国语学校举办以“科技点亮世界”为主题的书包节暨世界文化节。学生以现场实验、主题小报、话题分享等形式,开心地展示暑期主题探究作业成果。

“双减”实施以来,清英外国语学校以作业设计优化与改革为抓手,打出“组合拳”,既出“新法”,又出“实效”,先后出台《课后服务方案》《作业设计改革指导意见》等制度,保障作业改革有序推进,切实减轻学生学业负担,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养。

为了加强对作业布置的过程性管理和评价,该校执行“每日作业公示”制。班主任作为学生作业控制第一责任人,负责与其他学科任课教师共同设计、合理协调各科作业,严格遵守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作业,控制其他年级每日作业总量,学生作业不带回家等要求。同时,每天由“社区主任”汇报当日作业情况,以班级共同体为单位提前预估每日作业总量,了解学生每日作业所需时间及完成率,并反馈给教务部门。教务部门于当晚8点前生成学校汇总信息,有效控制作业总量。

与此同时,清英外国语学校专门制订各学科、各年段作业设计指南,提供分层作业供学生选择。除了主题探究类作业外,还有基础性、弹性作业。该校副校长黄亚芬表示,基础性作业强调“提质控量”,要求教师在批改作业时做到“布置多少,批改多少,杜绝只布置不批改”。批改作业既要判断正误,还要根据学生的不同能力水平分层分类批注错误点,提出具体的学习方法、建议。比如,对优秀学生,指导其在全对的基础上进一步寻找更优解法;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直接指出错误点,并提供同类型题目巩固提升等。

此外,清英外国语学校不断丰富作业类型,积极构建科学作业管理体系。黄亚芬介绍说,比如针对主题探究作业类型,在内容上关注单学科内的统整与多学科间的融合,在学习方式上关注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的有机整合。该校把周二设定为“无作业日”,教师统一不布置书面作业,同时开放各类课程场馆,为学生非正式学习提供场所。学生根据兴趣爱好,更自主、更合理、更个性地支配课余时间,开展自主探究或合作学习。

记者了解到,清英外国语学校非常关注对学生作业时间管理的指导。针对低年级学生对时间认识尚不清晰的状况,该校用“时间具象罗盘”教孩子们认识时间。由教师在罗盘上画定不同的颜色,如红色对应学习时间,蓝色对应休息时间等,以直观的方式提升学生作业的速度和质量。

针对有一定自主管理意识的中高年级学生,学校专门配备《时间管理手账》。该校四年级语文教师刘军告诉记者,学生可以用手账预估作业时间,合理安排作业完成的先后顺序及时间,作业积极性和质量都有了显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