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技术支撑让数学学习不断进阶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善用技术支撑让数学学习不断进阶

■常州经开区第二实验小学 刘健

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对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和数理逻辑思维具有重要作用。但数学概念的抽象性却往往增加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深度理解。而信息技术能够把抽象的数学知识用形象的内容展现出来,为数学知识的抽象与具象之间的转化提供有力支持。依托信息技术支撑,教师能以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对数学知识和方法进行深度理解。

整合资源,

进行深度主题预习

教师可通过提前明确主要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根据主题进行内容准备,打好深度学习理解的基础。信息技术能让学生接触大量数学信息,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良好条件。

如在学习苏教版小学数学《认识多位数》一课时,教师提前要求学生了解多位数的相关内容。学生可选择观看网络上已录制好的有关课程,了解多位数的基本概念。多位数涉及算盘的内容,互联网上有模拟算盘的软件,学生能够在线利用“算盘”了解不同位数的内容,进行多位数转换。对学有余力的学生,信息技术还可提供更多值得探索的内容,如相对于十进制而言的二进制是如何使用的,生活中会遇到哪些出现多位数的情况。在预习过程中如遇到难题,学生可将问题记下来,带着疑问听课。学生在预习环节做了充足准备,课堂上就能有更多时间和空间深度探究数学知识的本质内涵,充分表达自己的探究疑问和想法。

创设情境,

营造深度思考空间

情境教学法能激发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也让学生了解到数学在现实场景中的应用。小学生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较弱,教师可以创设具体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再慢慢引入课堂内容的学习。

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创设具有层次性和探究性的情境,吸引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深入探究。如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介绍了统计表和统计图的应用。学生如自行调查统计相关信息,需要咨询很多人,耗时较多,且能够调查的内容有限。教师可借助信息技术创设不同的场景并随机生成相关数据,如小区每单元垃圾分类情况、家庭每月用电量统计等。这些内容和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能激发其学习热情。信息技术不仅能够快速整理数据,且能即时生成直方图、折线统计图、条形统计图等不同的统计图表。

追本溯源,

深度理解知识本质

深度学习意味着对学习内容的建构,强调对知识的有机整合。信息技术在数学知识和学生思维之间搭建了桥梁,使学生易于接受,并在此基础上思考更多相关内容。

如在苏教版小学数学《折线统计图》一课的教学中,折线的绘制需要标准的坐标系,学生需设置统一的单位距离,描绘不同的数值,并将不同的点一个个连线。这一过程耗时较多,且易产生误差。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快速生成标准的折线图,为学生提供标准演示。教材将统计表和折线图放在一起进行对比,问学生哪种方式能更清楚地看出变化。在折线图中,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截取每一段折线,并将折线平移进行比较。教师还可以隐藏折线上每个点的具体数值,让学生判断哪一阶段的变化幅度最大,让学生从本质上理解折线图隐藏的信息以及折线图是如何表达“变化”的。

以学定教,

实施深度反馈评价

反馈和评价是促进学生深度理解学习的重要环节。信息技术帮助教师创建更加客观和系统的评价体系,提升反馈和评价的科学性。

学生在网络平台上学习会留下具体信息,平台能将每个学生的学习时长、学习内容、习题正确率等情况反馈给教师。学生也可在网络平台上留言,给出自己的学习反馈。每个阶段学生的认知状态和认知能力都不同,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同时不断调整教学策略和教学方式。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中《小数加法和减法》及《小数乘法和除法》的教学内容,涉及大量的数学运算。学生如在平台上做小数的算法练习,平台能直接批改,且失误概率较低。平台能根据学生的反馈结果,逐步提升难度。信息技术还能根据评价做出个性化分析,调整学习规划。信息平台能够将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横向比对和纵向分析,为学生学习规划提供更科学的参照。

(作者系常州市小学数学学科带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