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之所及,即世界之所抵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语言之所及,即世界之所抵

——温州翔宇果核Talks的模式与实践

图为翔宇之锋辩论赛现场

图为该校辩论队在进行集体研讨

 

■浙江温州翔宇中学 叶玉林

和许多新教育学校一样,浙江温州翔宇中学教学楼上也印有“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这句话。这句话很打动我,它让我想起这样一个画面:爱琴海边,苏格拉底和一群年轻人在雅典的广场上漫步、对话,自由,闲适,有尊严,爱智慧。这是我心中教育的样子。2014年入职翔宇时,我常常思考:这样的教育生活,真的有可能吗?一晃9年过去,现在我的答案是:做这样的教育,确实非常艰难,但值得为此付出。

温州翔宇中学有许多场馆。我来之前,学校已有了昆虫馆、贝壳馆、书法教育馆和灯谜馆,后来我还参与创办了瓯江书院。在创办过程中,总校长卢志文提出了两个目标,第一个,书院里每一位学习者都要成为创造知识、创造思想的主体;第二个,书院要探索一种有温度的学习新模式。我们就带着这样的期待,一路走来。

到现在,书院创办6年多了,已形成了由“果核课程”提供底层支撑,果核纸媒、果核学园、果核Talks三大板块深度互动的运营模式。其中,果核纸媒已运行16个月,发行140多期,约120万字。果核学园就是线下社群。每学期,书院都有4至6个社团在运作,包括读书社、写作社、辩论社、演讲社、书店等。果核Talks,就是学校的卓越口才项目。目前,我们已有5个年度性比赛,包括演讲、辩论、主持、脱口秀等。

学校的卓越口才教育,就在这个框架结构之下展开。在果核Talks中,少年天下演讲会和翔宇之锋辩论赛是完成度最高的赛事,两项赛事已开展四届,成为学校的品牌赛事。以此为例,我来介绍一下这套系统的运作。

与一般比赛不同,这些赛事都有系统课程的支撑。初赛之前,有初阶课程;复赛之前,有中阶课程;决赛之前,有高阶课程。同时,针对入围决赛的选手,学校还组织多轮研习会。辩论赛的运作与演讲会类似,也有三阶课程,另外还有配套自编的《辩论手册》。

仅仅设置比赛,不足以支撑完整的卓越口才教育,但是,比赛是一个较好的接口和入口。从“接口”角度看,这些比赛与日常教学、德育以及校园文化建设可以有很多连接空间。从“入口”角度看,比赛为学生从优秀到卓越提供了一条通道,在比赛中崭露头角的学生可以进入社团,和同道中人切磋;可以将自己所学在果核纸媒上分享出来;还可以走出校园,登上更高的平台,拥抱更大的世界。

要达成追求卓越的目标,我们需要再回到卓越口才教育框架另外两个点——果核学园和果核纸媒。

果核学园中与口才教育直接相关的,是演讲社和辩论社。在这里,热爱演讲、辩论的学生每周聚在一起,读书、写作、对话、比赛。对培育卓越口才来说,社团的意义在于社交。一位学生在果核纸媒上记录了社团日常:正午,风和日丽,在瓯江书院读书,看到社团的学生和老师聊天,忽然想到孔子和弟子围坐的场景,这样的日常,很动人。

果核纸媒每周发行3期,目前已发行了6个版本。其中,与果核Talks相关的有3个版本。

第一个版本是“理想国”(读书版),这是我们的纸上书香校园。学生会在上面讨论诸多与读书有关的话题,书院也把读书课程搬到果壳纸媒上。当前正在开设的是哲学读书课。这个课程的上部是“我们生活在一个怎样的世界”,下部是“一个人要走多少路,才能成为人”。课程开了快一年,书院中常听到学生谈马克斯·韦伯,谈现代社会中价值理性为什么会失落;也谈遥远的苏格拉底,谈“未经省察的生活不值得过”的观念对现代人究竟意味着什么。学生在日常阅读中就可以“与人类崇高的精神对话”,口才教育需要的逻辑条理、思想内容、价值观等,就在阅读中慢慢生长。

第二个版本是“麦克风”。这个版本发布学生的演讲、脱口秀等口头表达文本。书院在上面开设了两门课程,一门是脱口秀课程,叫“幽默,作为看待世界的方式”;第二门是公共演讲课程,叫“告诉你我的世界”。

第三个版本是“翔宇之锋”。这是一个辩论专版,发布辩手的分享和访谈、辩论的生活和经验等。书院在上面开设了辩论课程“辩论之道:从看见具体的人开始”,以及公共说理课程“明亮的对话”。

纸媒虽然无声,但它有效地拓展了口才教育的边界。一方面,它可以使口才教育的方式更日常化。通过纸媒,学生可以知道应该怎样学、向谁学,以及在哪里可以找到同伴。另一方面,它使口才教育的主体更多元化,学生可以为全校学生提供知识服务。第三,它使口才教育的课程更普及化。书院将比赛中的课程同步到线上,可以同时向全校学生开课。

果核Talks项目做了4年多,有许多学生脱颖而出,走上更加广阔的舞台。学生陈光芒曾在中国教育创新年会上发表演讲;学生李西然曾在华东师范大学“面向青少年的哲学”圆桌论坛上作分享;“翔宇之锋”辩论队参加了华语辩论锦标赛,今年9月还将继续参加新国辩中学组比赛。

此外,我们也获得了一些课程成果,比如辩论课、演讲课、脱口秀课程,辩论手册、逻辑表达手册等。哲学通识课、公共说理课课程内容正在持续更新中。

一路走来,让人激动的不是过去做过些什么,而是从这个结构中可以想象更多可能性。比如,可不可以像英国海德公园那样,在校园中建立一个演说角?可不可以在多学科专题阅读的基础上做一个多人学术演讲?可不可以召聚那些比赛中涌现出来的优秀选手,做一档播客节目?可不可以做系列短视频,用演讲的方式呈现一个个活在当下的少年?可不可以把脱口秀小剧场做起来?更长远一点说,可不可以做一档流媒体对话节目,让学生说一说他们的世界是怎样的?

关于中国教育人如何面对中国教育的现实,朱永新老师说,“中国教育有弊端,但怒目金刚式的斥责和鞭挞,虽痛快却无济于事。对于中国教育而言,最需要的是行动与建设。只有行动与建设,才是真正深刻而富有颠覆性的批判与重构。”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学是什么?学就是打开,学就是对话。这,也许就是卓越口才的本质,在对话中遇见他者,就像一个15岁的少年遇上了全世界,世界与自己都在相遇中慢慢展开。

这样,我们可以说,语言之所及,就是世界之所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