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磊:把京剧国粹“种”进校园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邢磊:把京剧国粹“种”进校园

■本报通讯员 邓振 记者 王小亮 

“垒起七星灶,铜壶煮三江。摆开八仙桌,招待十六方。来的都是客,全凭嘴一张……”走进宿迁市第一实验学校“孝慈少儿京剧艺术团”,京剧《沙家浜》“智斗”的唱段正在排练中。在该校党支部书记、校长邢磊的指导下,学生尚美宁将阿庆嫂一角演绎得惟妙惟肖。

从曾经的“门外汉”到如今的“行家里手”,这几年,邢磊将京剧艺术融入学校教育中,让京剧的艺术魅力走进孩子心底。在他的耕耘下,京剧艺术特色已成为该校一道亮丽的风景。

传承之路,他用真心去守护

“京剧是中国的国粹,让京剧走进校园就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邢磊说。

宿迁市第一实验学校孝慈少儿京剧艺术团,以已故京剧表演大师黄孝慈的名字命名。2016年,邢磊来到该校担任副校长,2019年担负起艺术团的工作。同年,带领孩子们学习训练的两位专业艺术老师面临退休。学校虽然有专业的音乐阶梯教室,也有经验丰富的学科老教师,但他们都是戏曲行业的“门外汉”,京剧艺术团的学习训练一下子进入“空档期”,这让初来乍到的邢磊犯了难。

邢磊找到相关部门反映情况,得到主管部门的充分重视,争取来两位编制内的专业年轻教师,教师高瑞莉就是其中之一。她从童年便接触京剧,一直对京剧充满热情,“大学毕业后选择做京剧老师,就是想发挥传帮带的作用,培养更多的优秀学生,同时为学校的艺术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专业戏曲教师的到来,让孝慈少儿京剧艺术团运转了起来,也让学生们训练起来热情十足。

夏伟轩是邢磊印象较深的一位学生。他每天6点准时起床,进行形体、戏文等多项基本功训练。“最苦的是压腿,脚尖要尽可能接触额头并保持10秒。刚开始,那10秒简直度日如年!”夏伟轩说。家长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一度想让孩子停止训练,但最终,孩子对戏曲的那份热爱打动了家长。

“目前,艺术团每隔3年就会选拔35名学生独立编班学习,已连续招收了5届学生。”邢磊说。

创新之路,他焕发“龙马精神”

“学京剧几年了?什么行当?”“5年了,学的净角。”

“这些年学习有收获吗?喜不喜欢学京剧?”

“有,我胆子变大了,说话、学习都更加自信。去年参加省里的比赛,我拿了一等奖。我喜欢京剧,我要做京剧的传承人!”

今年4月,受中国教育电视台的邀请,邢磊和教师陆中及孝慈少儿京剧艺术团的孩子们参与《一堂好戏》的节目录制。他们出演的京剧课本剧《龙马精神》,深深折服了现场和电视机前的观众。这是2022年邢磊与陆中等师生以传唱在宿迁骆马湖的本土戏曲为蓝本,共同打磨创作的京剧课本剧。

“《龙马精神》以京剧中唱念做打四功之一的‘打’功呈现,通过身段舞蹈、翻打技巧来表演故事,为观众呈现敢闯敢试、不怕艰难、勇于创新的‘龙马精神’。”邢磊说,在创作剧本的那段时间里,完成学科工作及学校事务后的时间,他都用来与同事、学生打磨戏词、曲谱。

艺术的魅力在于创新。一个艺术团要保持活力,必须不断创作出新的作品。近年来,孝慈少儿京剧艺术团不断推出《嫦娥奔月》《将相和》《雪枫颂》《经

典文化育童心》等创新作品,先后参加各级各类演出350余场,获得国家级奖项43项、省级奖项95项、市(区)级奖项188项。学校还获评“中国少儿京剧培训基地”,并被确定为“优秀非遗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孝慈少儿京剧艺术团的毕业生中,有38人进入中国戏曲学院附属中等戏曲学校、上海戏剧学院附属高级中学、江苏省戏剧学校等专业学校学习。

学科融合,他让课堂更有趣

实践证明,作为一种历史悠久、具有独特魅力的传统文化艺术形态,京剧对孩子们的文化功底、身体素质、艺术修养、智力启蒙等方面的培养都有显著效果。

“我认为,京剧艺术可以作为学校文化育人的重要举措。许多以前课堂上不爱表现自己、回答问题紧张脸红的孩子,如今回答问题的声音变得洪亮了,而且行事干脆利落、井然有序,这让他们的班主任都感到很惊讶。”孩子们的成长与变化,让从教23年的邢磊感悟颇多,于是,他开始探索在课堂上融入戏曲元素,拓展语文教学思路。

学科与京剧相结合,会迸发怎样的火花?邢磊尝试从学科出发,多视角揣摩京剧艺术,在教育教学中,帮助学生体会京剧这一艺术表现形式的独特魅力。优秀的语言脚本、千锤百炼的唱词、名家的戏文,无不对学生们的语言基础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如今,京剧艺术社团已成为学校的重要特色文化教育品牌,融入音、体、美等各学科,成为学校文化的“金字招牌”。

目前,宿迁市第一实验学校形成了低年级段每周一节、高年级段每周两节的校本特色课堂,包括以“黄孝慈主题学习活动”“多彩的京剧世界”“名家名段知多少”为主题的认知体验课,以“梨园模仿秀”“京剧技能训练营”“师生同做京剧操”等精选内容为主的模仿练习课。该校还积极鼓励学生展示创新,开设“小票友社团”“我的舞台我做主”展示交流课,“京剧节目创作活动”“我的节目我表演”创作表演课等,深受学生们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