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心养德正师风 培根铸魂育新人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修心养德正师风 培根铸魂育新人

■王淼

响水县运河中心小学坐落在响水县中山河畔,目前有39个教学班,1860名学生,专任教师128人。近年来,我校秉承“为学生幸福人生奠基”的办学理念,以“办人民满意学校”为办学宗旨,大力推进师德师风建设,通过开展一系列的主题活动,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的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形成以身垂范,以德施教,依法执教,讲求诚信的良好教风,更好地担负起培根铸魂育时代新人的崇高使命。

学习修心,筑牢师德底线

师德师风建设就是教师自我教育、自我监督、自我完善的过程。因此,师德建设的根本在于从内部、从自身的精神得到动力,使师德的外在要求转化为教师内在的人格境界。

为全面涵养、提升教师自我修养,我校制订翔实可行的周学习制度,定时、定点、定人、定内容,以集中和自主学习相结合的形式,组织全体教师学习党的创新理论、新时代教师十项准则等。组织全体教师重温“四有”好老师的深刻内涵,并对照自己的从教经历,深刻自我剖析,组织交流研讨,努力引导全体教师时刻以“四有”好老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逐步将“四有”好老师的标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形成互相学习、互相赶超的良好氛围。

为让全体教师筑牢思想底线,我校组织教师深入剖析教育部发布的第十一批、十二批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十项准则典型案例,形成个人反思,引导全体教师以案为鉴,做到警钟长鸣。

畅通渠道,接受社会监督

我校畅通师德师风举报渠道,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在校门口设立师德师风举报专用信箱;通过学校公众号向家长推送校级领导班子电话号码、师德师风举报电子信箱,对接到的举报线索逐一核实,有一起追查一起,坚决做到师德师风问题“零容忍”。

在校内,定期开展师德师风专项整治行动,重点整治体罚与变相体罚、有偿家教、违规推销购买教辅资料等行为。每学期末,组织师德师风三级评价,即学生评教师、家长评教师、教师互评,形成高压态势,教育引导全体教师守住师德底线。

典型赋能,强化榜样引领

我校制订师德师风建设典型选树方案,通过民意测评、班子推荐等途径,遴选出一批业务上精通、工作上尽心、态度上端正的优秀教师群体,通过校园橱窗定期发布优秀教师典型事迹;在学校公众号开辟“凡人星光”栏目,把优秀教师事迹向社会推广;每月定期开展师德师风大讲堂活动,把先进的事迹讲一讲,把具体的做法说一说,把内心的想法谈一谈,努力形成榜样在身边、人人可学可做的生动局面,并呼吁所有家长重视教育、尊重教师,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

组织教师学习全国师德典型、教书育人楷模先进事迹,弘扬他们知难而进、迎难而上、不怕吃苦的高尚师德,学习他们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关头顶上去,开拓创新、百折不挠,在奋进新时代中当先锋的高尚品格,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我校先后组织全体教师集中学习张桂梅、于漪、窦桂梅、张玉滚等典型的先进事迹,教师们无不为他们的行为而动容,内心深受触动。

为让校园内的墙壁、楼道会“说话”,营造示范引领氛围,各部门经过反复构思谋划,最终确定主题,在校园主干路旁陈列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的系列介绍,楼道、办公室贯穿“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内涵主题,让全体教师在校园内能深切感受榜样引领氛围,体会教书育人的真谛,促进全体教师努力追寻职业生涯的理想。

师生结对,呵护学生成长

一是实施学生成长导师工作制。班内合理分工,任课教师担任导师,定期谈心交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成才观,合理规划学业生涯,减轻考试与升学焦虑,养成良好的个人品德和社会公德。关注学困生,帮助学生树立信心。用宽容心态关爱帮扶他们,通过学校、家长、学生之间的沟通协作,从学生自信心、行为习惯入手,解决学习态度、学习目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效果问题,为学困生营造良好氛围,培养健全人格,发展爱好特长,逐步增强自信心。

二是党员结对关爱帮扶学生。党员教师与学生结对,保持每周谈心、每学期家访,做好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

三是扎实开展“千师进万家”大走访活动。我校出台具体走访方案,要求教师提高思想认识,把关爱学生的健康成长放在首位,对学生的家庭情况尽可能地深入了解,向家长反映学生在校的主要表现,介绍学校开展的主要教育活动,让学校与家庭之间形成有效沟通。重点关注“四特”儿童,印制关爱帮扶手册,校级领导班子每人分工帮扶4名学生,其他教师每人帮扶1到2名。

下一步,我校将继续坚持以“德为人先、学为人师、行为规范”为准则,以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水平为重点,加强理论学习,推进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全体教师牢记立德树人使命,以高标准要求自己,树立“学、赶、超”意识,提高政治站位、提升内在修养、提高师德水平。

  (作者系响水县运河中心小学副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