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化人,以德润心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以文化人,以德润心

■王素东

陶行知先生曾表达过这样的观点:校长是一所学校的灵魂,要评价一所学校,首先要评价学校的校长。事实证明,如果要使一所学校发展之路畅通、符合时代的教育发展导向,校长的确应该坚持不懈地追求最优的职业目标,具备让教育理念真正融于学校发展的核心素养。

重构校园文化,铸就学校之魂

荀子说:“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学校是承载学生一生中最重要的成长记忆的地方,学生在校园中形成的面对人生和世界的态度和方式,很大程度上是由学校文化价值取向决定的。由应试教育转轨素质教育的今天,校园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就更为突出。在一定的学校文化熏陶和培养下形成的思想认识、个人品质和生活习惯具有长期性、稳定性和终身性。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劳动教育不可或缺,在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中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劳动教育作为新时代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在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中不断得以强调,党和国家陆续出台加强劳动教育的相关政策。在不断学习中,我们深刻认识到新时代劳动教育的重要性,以劳动教育为抓手,结合地域垦殖文化,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并不断探索劳动教育的实施途径,积极申报江苏省中小学文化建设项目——《“以垦树人”劳动特色教育课程基地》。随着课程基地项目建设不断推进,我们愈来愈发现需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鉴于我校校歌还是以迎接21世纪为主题,“一训三风”等校园精神文化及物质文化内容大多已经过时,我们决定借助课程基地项目开展之机,重新构建新的校园文化体系,并植根师生心田。

更新校园物态文化。我校以“以垦树人”劳动特色教育课程基地建设为契机,通过垦殖环境布置、实践基地建设、班本环境布置,以及将新的校园文化内容布置上墙等物态建设,对师生耳濡目染,润物无声。

更新校园精神文化。校园精神文化主要表现为学校的办学宗旨、教育理念、共同愿望、教风、学风、校歌、校徽等。校园精神文化是师生等学校主体的意识形态,具有明显的价值倾向、情感立场。为此,我们精心编制了“教师宣言”和“学生宣言”。“教师宣言”的内容是:“我是新街镇小学教师,我以‘拓荒者’的名义宣誓: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扎根海滨乡村学校,善于修身、精于治学 、勇于开拓,以重负姿态推进教育‘双减’,以园丁精神培育参天栋梁,以炽热情怀拥抱教育理想!”“学生宣言”的内容是:“我是新街镇小学学生,我以‘小树苗’的名义宣誓:在绿色土地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在新小怀抱勤读书、爱创造、享快乐,长成参天大树、栋梁之材!”我们还组织力量创作新校歌,并更新校徽设计,在校徽、校歌中体现劳动教育、新街镇地域元素,将校园文化建设与学校特色、地域传统文化等结合起来。

关注青年教师,提升教学能力

于漪老师在一次访谈中说道:“校长的第一使命是发展教师。”李希贵校长曾经写过一本书——《学生第二》,认为要想使学生得到好的发展,首先要使教师有好的发展,校长不可能面对每位学生,每天直接面对学生的是教师,校长直接面对的也是教师,所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校长的第一使命。

我校是一所较偏远的乡镇小学,教师流动性大,在编教师63人,其中新教师人数超过一半,而新教师中多数是非师范类专业毕业,大部分新教师至少需要3年时间业务能力才能相对成熟。作为学校负责人,我历来重视青年教师培养,“青年教师成长工程”一直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

我们一直积极开展“青蓝师徒结对”,明确青年教师成长“六个一”要求,并举行“期初青年教师成长工程动员、期中青年教师成长工程阶段检查、期末青年教师成长工程展评”活动,有始有终,强化过程管理。这样坚持几年下来,总体效果显著,但仍有少数新教师发展情况一般。近来我不断反思,查找原因,发现新教师的主观因素是一方面原因,学校跟踪和过程管理需要变革是另一个重要原因。为了提高青年教师深层次教学能力,我们决定尝试开展以下两方面工作。

助推提升发展内驱力。要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首先要让他们有足够的成长内驱力。我发现在基层教育界,由于受成长经历等多种因素影响,部分新教师自我进取意识不强,缺乏吃苦耐劳精神。因此我们首先要做好思想引导,使其产生强烈的主动成长意识,生发足够强烈的自我成长内驱力,可通过个别谈心、优秀教师代表交流发言、青年教师座谈会等方式实现。其次,我们要进一步完善青年教师发展激励机制,激发青年教师自我发展的主观意识,实现青年教师发展的自我提升,调动青年教师的积极性,不断提高教学能力。

强化日常监管促成长。我校成立“成长关爱小组”,对成长较慢的新教师,开展“深度”成长关爱行动,在师徒结对基础上进一步细化措施。每一名需要帮扶的新教师都有一名学校班子成员牵头带领两名骨干教师,组成“三助一”导师关爱成长组对其教学全过程进行辅导。三名导师对新教师的每节课都要把控,尤其是备课、评课、品课等环节。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在实践中反思、总结、改进、提高的长期发展过程。导师组通过“听、评、品”发现青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建议,全方位指导新教师解决所面临的问题。我们还加强教学基本环节的全过程动态监督,特别是规范课堂教学行为;要求青年教师每周提交成长报告,如课堂记录、工作感受等;建立青年教师教学成长资料库,阶段性邀请相关学科领域专家进行点评总结,提出改进策略,以更好地促进其成长。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的变革,学校管理工作必须与时俱进。校长作为学校的灵魂,需要不断学习、不断思考、不断自我革新,面对不断出现的新问题,积极自我提升,扛起引领师生成长的重任,主动带领教职工奋力前行。

(作者系东台市新街镇小学校长,盐城市“名校长培养工程”培养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