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培养具有博爱精神的未来公民
图为“五爱”课程“我的中国情”课程系列活动
■本报见习记者 方欣
“博爱红领巾,一片爱国心……”琅琅上口的博爱红领巾歌谣响起,常州市博爱小学的孩子们跟着老师一遍一遍地练习着,一条条红领巾,在胸前飘扬,一首首歌儿,在心底唱响。博爱小学创办于1927年,是一所有着近百年历史的优质老校,一直倡导“热爱家园,呵护生态,宽容他人,精彩自我”的博爱思想,秉承着办学初心——培养具有博爱精神的未来公民,让孩子们成长为有责任、有担当的阳光少年。
“作为一所城区老校,原有的学习空间不能很好地满足课程的实施,我们开始思考,如何在‘螺蛳壳’里做道场,让有限的空间生发无限的可能。”为此,博爱小学校长柴曙瑛带领全校教师努力探寻答案。2013年,该校引入了学习社区这一理念和构想,打破传统意义上的教室壁垒,扩大开放共享的活动区域,让学习无处不在。如今,学校的教室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室,已与走廊、街区、校外社区、线上“博爱微学园”等融为一体,构成了学习社区的新样态。
为让学生能够将学习和实践有机结合,践行博爱小学“行知天下事”的办学精神,该校在学习社区构想上进一步突破,生发出新的学习架构——儿童学习组织。“我校依托空间资源,建立学生与同伴、教师、家长、社会人士之间的互动联结,形成多样的学习组织形式。”博爱小学副校长王丽娟说。正式的伙伴式学习组织、班级式学习组织和泛在式学习组织,让学生们相互合作,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非正式的自治式学习组织、圈群式学习组织和共育式学习组织,为学生提供了真实社会体验,实现“人人有进步、个个能成长”的发展目标。
“我校在非正式学习组织中专设‘博爱小当家服务岗’,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个性与潜能,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同伴互学。”博爱小学党支部副书记钮小媛介绍道,学生可根据兴趣和特长,竞聘校园里的博爱小当家、博爱银行小管家、博爱超市小卫士等。这样的组织形式可以帮助学生有效提升自主管理能力,增进合作能力,促使同学们在自我教育和管理中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
博爱小学长期以立德树人为主线,开展“三大行动”,将博爱根植于心,开发“五爱”课程、构建“五彩”社区、打造“五享”共育平台,延续博爱文化根脉。
采访时,该校副校长张蔚向记者展示了“一封家书”活动的成果。“爸爸妈妈相信,你会用勇气、毅力、智慧战胜困难,你也要相信,爸爸妈妈永远在背后支持你!”家书中父母的支持给了孩子在校拼搏的底气。“你知道吗?昨天你把枇杷先让给婆婆和妈妈吃,那一刻,我的小宝贝骁骁真是长大懂事了。”原来,妈妈记得孩子为她带来的每一次感动,亲情的纽带交互缠绕,骁骁在血浓于水的感情中学会孝亲与感恩。活动结束后,腼腆的储钰淇同学开始主动找老师聊天,勇敢举手回答问题,父母写下的一封家书成为她尝试新鲜事物的动力。每一封家书背后,都蕴含着父母的关怀和希望,千言万语汇聚成爱的形状。
有家内心暖,有国格局大。博爱小学关注家庭教育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热爱祖国,首先要热爱我们脚下这片土地。”该校根据常州的地方特色,开设与“常州智造”对话系列研学活动,带领学生观“龙城奋进展”、看两湖新区、知新能源发展,见证常州激流奔涌般的生机与活力。“作为新时代的常州少年,我为家乡不断涌现的发展成果感到骄傲与自豪,我一定会奋发努力,让家乡越来越美好,让祖国繁荣昌盛!”该校学生龚子淳立下志向,为兴家乡而努力,为兴中国而奋进。此外,博爱小学还开设“金色党章”“激情奥运”“红色阅读”等活动,多维度激发学生的爱国之心。
“我们总想让孩子们体验更多,包容更多,让博爱教育陪伴终身。”柴曙瑛说。近百年来,该校“行知天下事,涵养博爱心”的办学精神得以传承并发扬,一代代教师用敢想、敢试、敢做的精气神,推动着孩子们不断成长,使其成为敢当重任、内心仁爱的博爱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