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每位学生终身发展奠基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为每位学生终身发展奠基

■本报记者 陈思洋

走进南通师范学校第一附属小学(以下简称通师一附)校园,现代化的气息扑面而来。该校南门、东门均安装了LED大屏,教学楼底楼、报告厅、STEM教育云中心等公共场所,也都安装了触控一体机,实时发布学校动态……今年1月,通师一附被认定为“江苏省智慧校园示范校”。通师一附校长陆胜利告诉记者,在智慧校园建设过程中,该校始终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紧扣信息技术的发展脉搏,以教育信息化支撑引领教育现代化,围绕多元智慧教学实施、优质数字资源供给、智慧教育治理转型等重点领域,开展了一系列丰富的实践探索,为师生成长注入“智慧”力量。

“以三角形AB边为底,哪些线段是这条边上的高呢……”记者来到通师一附的多功能教室,数学教师袁嘉琦正在运用“智慧课堂”系统向学生发送问题。针对全班50多位学生的作答情况,系统在线推送了不同的讲解视频,在自学阶段就帮助学生巩固了薄弱知识点。“根据系统实时统计的正确率等数据,我们还会针对易错问题进行当堂讲解。” 袁嘉琦告诉记者,“智慧课堂”能收集每一位学生的真实信息,便于教师在课后结合数据进行教学研究,提高教学质效。

数字化教学实践在帮助教师精准教学的同时,也提升了师生的信息素养。在校内,学生们能够熟练使用科大讯飞智慧课堂系统、焦点教育实时互动系统参与课堂学习活动,教师能够灵活运用各种资源平台,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备课、上课、课后辅导等教育教学活动。

通师一附还以智能硬件为支撑,创设了众多研究性综合课程,助力提升学生的研究创新能力。该校创建了“通师一附STEM教育云中心”,以校本课程“和爱乐园”为主线,先后创立了多个STEM教育云中心社团。同时建立了人工智能实验室,将人工智能、创客等科创元素融入社团,建立了13个人工智能社团。该校信息教师虞秋艳说:“学校鼓励所有信息学科的教师都参与到信息技术创新教育中,还为我们安排了集中培训,帮助大家迅速胜任各类研究性综合课程的教学工作。”

翻开通师一附教育集团的远程备课记录本,每位教师都详细记录了参与集体备课时的收获与思考。该校教学处副主任徐晓冬向记者介绍,目前集团共有6个成员校,这样的远程集体备课涵盖了所有学科、年级、学校。每学期初会有安排表,每周1个学校作为主备校,其他成员校通过腾讯会议远程参与,各校教师还能通过课堂直播系统进行同课异构,参与云端互动,大家相互切磋,共同提高。

“作为集团核心校,我们除了自身要建设好之外,还要起到一定辐射引领作用。”通师一附副校长倪莉表示,远程集体备课打破了学校围墙,跨越了时空与地域限制,破解了部分学校单一备课组人数少、缺乏骨干教师引领等难题。

资源建设是学校数字化建设的核心内容。通师一附在充分用好“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 “江苏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 “慧学南通教育平台”“崇川区资源平台”等平台的同时,还自建了虚拟光盘服务器,统一上传与各学科教材配套的教学资源,教师在教室里使用虚拟光驱加载就可随时调取使用。同时,该校鼓励教师参与“崇川区资源平台”的建设,将优质课件、教案等共享至区域云,通过“通师一附云学习空间”面向社会提供丰富多彩的课程资源,实现区域资源共建共享。

“我们使用的智能跳绳系统能帮助教师轻松管理全班最多60人实时跳绳运动,并能实时自动生成成绩,进行数据分析对比。” “我们根据教学处的实际需求开发了一套自动排课系统,全校100多个班课表的编排1个人在1-2个工作日内即可完成。”“我们现在有356个监控点位,校园全覆盖、无死角,一键报警、电子巡更、紧急广播与疏散、食品安全等系统为智慧校园保驾护航……”在通师一附,师生们对智慧校园建设深有感触。越来越多的师生感受到,智慧校园建设不是技术平台的简单堆砌,而是真正为师生营造出有温度的成长空间。

该校将智慧校园建设工作列入发展规划,成立智慧校园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牵头,引领学校信息化发展方向,并在绩效考核中对积极参与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教师和管理人员进行奖励。同时,学校组织教学处各学科分管主任、各学科组长以及学科内教学经验丰富、信息化教学能力突出的骨干教师成立信息化教研核心组,共同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创新。

针对集团化办学特点,为了做好各项技术支持、服务工作,该校还特别设立了通师一附教育集团信息技术开发中心,与中心校各部门密切协作,着力解决教育教学管理中遇到的难题,并充分听取集团成员校相关人员的需求和建议,不断优化相关应用系统的功能。

“我们将创建时时可学、处处能用的智慧学习环境,营造智能融合的管理形态、智慧灵动的学习空间、多元个性的学习方式,将智慧教育作为落实‘双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推动力,让教育的个性化学习真正发生。”陆胜利说,该校将进一步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路径,引领带动集团各成员校不断深化智慧校园建设,更好地助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