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从习惯培养到精神成长
——完美教室的缔造朝向
■江西省定南县教育科技体育局 缪以平
2020年寒假,定南县教育科技体育局给全县教师赠送了《一间小教室,十个大行动》《一间可以长大的教室》《养成一生有用的好习惯》3本书。正月初十首次“校长读书会”上,局长李乐明将《一间小教室,十个大行动》作为阅读内容,集体共读。这无疑向全县教师传递出一个鲜明且清晰的信号:改进班级管理,补好育人短板。
班级是学校管理的基本单元,是学校最重要的管理环节。班级的事理不清、搞不顺,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成长,还直接影响学风、校风甚至波及学校的整体工作。班级管理中,班主任的作用至关重要,决定班级的走向和高度,是班级的灵魂。某种程度上可以说,班主任是一所学校除校长以外最重要的管理者,是教室的“王”和几十名学生成长的“导师”。
我们都有这样的感受,当问起对自己影响最大的老师时,多数人第一时间说起的是班主任,可见班主任是所有老师中对学生影响最深远的人。
可眼下,许多老师宁可多上课也不愿当班主任,老师们的表达很直接,“学生难管,班主任难当”。有时学校不得已只能用行政手段来安排。一个情感和智慧交融的岗位不被教师喜欢,不得不说是基层教育的悲哀。
当班主任难在哪里?我想无非是之前有效的班级管理经验,在学生面前失灵了。
“世道变了”,老人面对看不懂、不理解的人和事时,常常会说上这样一句。无论从哪个角度看,这个世界确实越来越不一样了。我们今天面对的学生生活在物质富足的年代,生长在强刺激的信息社会,生活方式和兴趣点与上一代人有着很大的差别。他们身上有自我意识强、思维活跃、价值观多元、生理成熟期提前等诸多时代印记,也存在情绪敏感脆弱、理想信念淡化、合作意愿不强、抗挫力低等负面心理。
现实已经发生变化,如果还是沿用“一靠说教,二靠忽悠,三靠恐吓”的班级管理经验,自然得不到学生的认可和接纳,更谈不上管理的有效。
既然老方法不灵,改变中的班主任们纷纷把班级管理的发力点放在习惯养成上,制订班级公约,强化检查……于是,微习惯、28天习惯养成等轮番上阵。
最后,大家发现,好习惯并不容易养成。难就难在“坚持”。这也是为什么,一个好习惯如此珍贵。如若不是这样,那每天减少一分钟游戏或增加100米距离,岂不是能让戒断网瘾和跑完全程马拉松皆成为易事?可见,习惯培养不能简单依靠“28天一个好习惯”之类的励志说法。否则,很可能你费尽周折训练出来的习惯会像儿童搭的积木,虽然可以搭很高,但坍塌之时,一切便回到原点。
那么靠什么来维系习惯,是不是意志力?实际上意志力也是一种很不稳定的心理品质,它需要很强的目标指向或功利引导才能产生。同样,靠意志力形成的习惯也会很不牢靠,容易故态复萌。生活中常有这样的实例,你咽喉发炎,医生告诉你别抽烟、不要吃辣椒,可炎症消失后,你照样吞云吐雾、无辣不欢。
如何将好习惯固化?我的理解是依靠班级文化构建,将好习惯内化于学生的内心。
无论是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小学郭丽萍老师的“向日葵班”,还是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东洲国际学校茅雅琳老师的“雏鹰班”,在新教育完美教室缔造的过程中,她们都把学生三观涵养作为教室的目标朝向,用精神成长指引学生的习惯养成。新教育的“暮省”为完美教室缔造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方式,这种方式通过反复体察、内观,让学生形成一种反思性思维,内心不断强大,实现拔节成长。
在新教育的教室里,班主任的长远使命是用3年至6年时间,将一群在一个屋檐下但没有共同思想和愿景、来自不同家庭的学生,涵养出共同的价值朝向,赋予他们一种精神力量——这种力量将伴随孩子一生,长久不消。这样的班级,这样的习惯将超越寒暑,超越毕业时刻,超越校园内外,影响每个人的一生。
江西省定南县修建小学教师安丽慧就是以教室文化引领、课程生活润泽来培养和巩固学生习惯,从而促进学生的精神成长。修建小学是一所农村学校,安老师任教的“七彩班”的孩子绝大多数是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乏,习惯较不好。安老师接手班级后,迅速确定“向上生长,人人出彩”的班级文化,围绕文化主题和孩子们一起选定班名、班诗、班歌,设计班徽,拟好班级口号和班级公约。班级公约没有常见的“严禁”“禁止”等强迫性词语,而是“有人掉了东西,假如我离得近,要帮他捡起来”“每天为身边的人做一件小事”“与同学发生矛盾时,我能主动示好,并能先说‘对不起’”等之类的表述。
随后,安老师开始用班级文化为孩子们构建精神大厦。
每周3次“快乐晨诵”,安老师带着孩子们与诗歌、美文共舞,唤醒孩子们的诗意。每月精读一本书,用书中的人物和情节启发孩子们思考,让“快乐阅读”点亮孩子们的智慧人生,精神养分不知不觉进入孩子的身体。“快乐班会”给了孩子们一种愉快的校园生活,老师不讲课也不安排学生做作业。安老师还把孩子们带出校园,给他们过集体生日,为村里做公益,演课本剧,玩趣味游戏,参观围屋,爬山戏水……在安老师看来,这样的课程一定会进入孩子的生命,留下一生有用的东西。
就这样,孩子们变了,变得自信、善良、阳光、上进,习惯自然得到养成。
精神是一盏灯,有灯照耀的习惯最持久、最牢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