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一丝绿意,开一树辉煌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借一丝绿意,开一树辉煌

■四川省广元市旺苍县石桥小学 刘秀明

图为作者和学生一起观察爬山虎

回望20多年的教学生涯,一路泥泞,一路欢歌。2018年9月,新教育的春风拂面而来,原本平淡无奇的生命在那一刻荡起了层层涟漪。在新教育的引领下,我和孩子们把教室命名为“快乐的远行者”。我们约定:每一天都要快乐地学习,快乐地生活,做一个快乐的远行者!

与清晨共舞,与小诗为伴

“早安,孩子们!”“早安,老师!” 每天早晨8点,我与孩子们准时问好。我们在每一个清晨共舞,共赴一场晨诵的“约会”。

朝鲜诗人朴世永的诗歌《山燕》在孩子的心中轻快飞翔;刘湛秋的《绿叶》在孩子们新奇的眼中抽出第一片嫩叶芽;走进冰心奶奶的《雨后》,孩子们跟着那对小兄妹欢快地戏水……一首首美妙的诗歌好像一粒粒神奇的种子,深深扎根在孩子们的心中。“老师,这些诗写得太美了,我们也要写诗!”孩子们酣畅淋漓地诵读了大量诗歌后,对写作产生了巨大的热情。写诗?他们这么小,还是一年级,能写诗吗?我在心中打了个大大的问号。

新教育提出要无限相信孩子的潜力。于是,每天20分钟的诵读之后,我就让他们试着仿写或自创。

刚开始,孩子们的诗写得很短,有时三四句,有时四五句。那些语句是多么稚嫩呀!每当孩子们兴致勃勃地将“诗”拿给我看,我总是对他们竖起大拇指。在我的心中,它们是世上最美的语言。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我的鼓励下,孩子们的写作兴趣越来越高涨。短短一年的时间,他们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作品。三年级时,班上很多学生都踊跃参加四川省第八届童谣创作比赛,多人入围,钟彦汐同学还凭借一首《蒲公英》获得一等奖的佳绩。这让我更加坚信:没有谁生来就是诗人、作家,只要行动,就有收获;只要坚持,就有奇迹。

揽四季芬芳,书趣味生活

校园里的动植物特别多,在大树的枝叶中,繁茂的草丛里,泥土的缝隙间,无数小精灵尽情地跳跃着,飞舞着,奔跑着。蜜蜂、蝉、麻雀、蚂蚱、蜗牛……它们都是我们的朋友。

春天,我喜欢带孩子们观察围墙上的爬山虎。孩子们三五成群地围在一起,看到爬山虎只长出了一些小叶片,枝条还是光秃秃的。孩子们的日记里便多了几分期盼。

夏天,爬山虎的叶片绿得有些耀眼,孩子们的日记里多了几分葱茏。他们走到围墙下,探索叶圣陶爷爷《爬山虎的脚》里的奥秘,不仅获得了知识、解决了疑问,还收获了美好的心情。

深秋,我们再次探秘爬山虎,孩子们竟自顾自地玩起来了。有人摘下一根爬山虎的藤,熟练地编织出了一个红叶帽。有人捡起地上的落叶立在头上,瞬间长出了两只“大耳朵”。孩子们的日记里多了些欢快的足迹。

冬天,满墙的爬山虎只剩下倔强蜿蜒的藤蔓。孩子们的日记中多了几分珍惜。文馨晨同学写道:“看着老去的爬山虎,我想起我的爷爷,生命诚可贵,我们要珍惜身边的每个人。”

除了四季的爬山虎,我们还写校园里的李树、梨树、七里香、三角梅……孩子们的写作不需要框架的束缚,想写什么就写什么,也不必强调要有精彩的语言,他们的写作应该像呼吸一样自然。

抓生活事件,养健康灵魂

上课铃已经敲响,第一排的座位上怎么还挤了一圈人?

我好奇地凑了上去。原来是何皓轩和张肖肖两个“昆虫迷”捉来了一条蚯蚓,它正躺在课桌上的方形小槽里奋力扭动着。如果现在开始上课的话,肯定抓不住孩子们早已飞到九霄云外的心,何不借这个机会,让他们分组观察再写作呢?

各组观察完毕,孩子们兴奋地写了起来。字里行间,都掩饰不住他们对小蚯蚓的爱。何皓轩同学写道:“我的宠物叫蛋黄,它的头上一根毛也没有,身体很轻,拿在手上就像空气一样轻。”张肖肖同学写道:“它的身上有许多横线,恐怕有900多条吧,我想,它应该有900多岁了。”孩子们所写的也许并不符合科学意义上对蚯蚓的描述,但我更喜欢这些浪漫的表达。在他们眼中,不符合科学又有什么关系呢?

课间,窗外飘着细雨,我正带着孩子们在一楼的书柜前看书。突然,何宇萱同学气喘吁吁地跑到我面前:“刘老师,不好了!有人把柳树砍倒了!”怎么有人砍柳树呢?我们一起涌向被砍倒的柳树,孩子们问正在砍树的师傅:“叔叔,为什么要砍柳树?”师傅说:“这里马上要修一栋楼,所以这棵柳树无论怎样也留不下了。”孩子们的小脸上充满了伤感:“多么可惜呀。”“这是陪伴了我们四年的柳树啊。”

孩子们有的蹲在地上,抚摸着柳树的枝干;有的折下柳树的枝条,说要带回家插在土里,让它以后再长成一棵大柳树;有的把枝条编成一个大花环,说是要放在家里做个永久的纪念。看着他们眼中的泪花,我的心里像打翻的五味瓶。

趁着孩子们情绪正浓,我赶紧让他们回教室,写一写这棵柳树。这节课,教室里格外安静,只有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的声音。他们与这棵柳树之间的情感,此刻都在纸上迸发。《给柳树的一封信》《我的快乐走了》《你好吗,柳树》……一篇篇饱含深情的文章直击我心中最柔软的地方。

王艺锦同学写道:“天阴沉沉,像极了我们的心情。还下了雨,雨水,像极了柳树的眼泪。”紫萱同学写道:“要是它能复活,重新长出来,那该多好啊。可是,即使重生,也不再是原来那个它了。”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何中央同学写的《致柳树》:“亲爱的柳树,你好!在校园里一个明朗的地方,你屹立在那里。每天,你向着太阳初升的方向,抬着头,挺着胸,努力想长成一棵参天大树。然而,在这世上仅仅活了10个春秋的你,却迎来了一把大斧头。我想,你也曾想过反抗,但却没有用。看着他们挥舞的那把大斧头,你想,苟且活,不如死。你索性闭上了眼。”文章结尾,孩子的呐喊还萦绕在我的耳边:“我的心再也不能平静。哎,这不公平!不公平!为什么人类可以决定一棵树的生死?为什么人类依靠科技,就能成为地球的主宰?”我被这个孩子细腻的感情和敏锐的洞察力震撼了。如果没有这次即兴写作,他们将或多或少失去一些对大自然的感悟和对生命的尊重吧!

通过这几年的师生共写,孩子们在写作中越来越自信,越来越聪慧,看待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不断提升。借着新教育的绿意,我和孩子们共成长、同欢乐,迎接着生命的春暖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