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另眼看她
佟柠,从大山深处走来,到长三角平原扎根,在江苏基础教育立峰。二十八年,从教师向名师向专家向名家行进,这是佟柠的教育生涯、人生之路,更为教师专业发展、教书育人提供可学可借的样本意义。一是佟柠的功夫见著于课堂教学,是真正的师者。长期深耕课堂,爱生如子。坚持课堂育人,路径明晰,润物无声;激发课堂活力,以绘画、演讲、信息技术等专长,创新课堂美感;追求简约精准,教学风格让课堂轻负高效;学生开心学习,体悟学习的真正意义。学生满意、师生屡屡竞赛获奖,成为佟柠教学优秀的最好注释。二是佟柠的功力来源于科研教研,是真正的学者。佟柠一直处于思考的状态,是全省屈指可数的教师女博士。研究成为专业成长之阶。选题上的现实性,在研究真问题上发力;方式上的实证性,以事实发话,将经验升华;转化上的实效性,让课题研究产生教学生产力;团队上的合作性,带领大家一起做科研,在成就他人中成就自己。三是佟柠的功成就在于项目锤炼,是真正的能者。佟柠做过多个省课程基地项目和省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重大项目;做过学校发展规划和双新示范区规划,通过项目加强学习,深化学习,以学促干,以学促进,成为项目立人的成功案例。四是佟柠的功德体现于专业引领,是真正的仁者。作为教研组长,改革创新学校学科教学;作为中层干部,聚合学校教师力量研究,抱团发展,方阵式提升;作为省名师工作室主持人,面向全省有效辐射,促进全省地理学科建设高地;作为无锡市教师发展学院副院长,将职业变成事业,在全市引领广大教师专业提升的块状发展;作为苏教名家培养对象,责任在肩,更以教学思想照亮未来。
从“学生之师”走向“教师之师”,佟柠万变不离其宗的根本点仍然是为了学生,奉献一生。师者、学者、能者、仁者,佟柠画出了教师发展的科学路向。
——江苏省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 马斌
我与佟柠已认识近20年了。其间,由于与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的密切联系,加上唐江澎校长的推荐,我与佟柠的专业交流一直比较多,尤其是在她进入华东师范大学攻读教育博士那段时间,作为导师的我对她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
佟柠具有杰出教师大多具备的两种特质:其一是勤于学习。她对学习充满渴望,学习的脚步从未停歇,是一位典型的终身学习者。对一名地理教师来说,从关注学科走向关注课程、从研究教学走向研究评价、从课堂教学走向课程建设,甚至从地理学科走向其他学科,实现这些转向其实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因为这里存在许多“知识差”,而这些知识差需要通过不断的专业学习去弥补。佟柠就是这样一位在不断迎接挑战中持续学习新知并实现专业成长的教师。其二是善于反思。她从不满足于“知道”,也不满足于“经验积累”,作为一线的实践者,从技能的历练到专业的提升,从关于课堂上怎么做的缄默知识到让人知道自己怎么做再到教人怎么做的经验总结和个人理论凝练,她不断反思并据此进行有组织的知识管理。从她身上,我真切地感受到,反思性实践不仅是教师的专业生活方式,更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路径。尽管佟柠的个人发展道路面临岗位变化、需求更替与角色转型等挑战,但她不断学习,着力实践,持续反思,成功地实现了从“学生之师”到“教师之师”的跨越。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 崔允漷
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对佟柠的岗位培养与锻炼设计,一直沿着“研究驱动、问题解决”的思路展开:放在教师处,是要研究解决教师发展的专业支持机制;排在年级部,是想探讨基层行政架构如何承担课程开发职能;派往英国进修,是要深入解剖国际一流学校的品质样态与内在肌理。
这些课题,一般学校其实都不会怎么关注,学校中层在教育现实压力惯性驱使下,也不会分配太多的精力投入研究。佟柠无疑是有创意的“问题解决者”,她在创造性推进工作的过程中,也实质性地发展自我、成就自我。成功背后的原因,关键是两条:一是善于追问意义,其实,我出的“题目”都源自对省锡中创建“现代品性的中国高中”的整体思考,而追寻工作项目背后的意义,常决定了中层领导者工作的高度;二是探索专业化解决方案,在“学科组专业化建设”“学校课程开发机制”“教—学—评”一致性设计等等细分领域,佟柠都致力探索落地落实的专业路径,倾力研究转化推广的操作方式,而这些常决定着专业领导者研究的深度。
我一直认为,中国基础教育两大难题,一是转化,即如何把体现国家意志的课程方案转化为学校生动的教育实践;二是平衡,即如何在实现教育根本追求的过程中兼顾教育的工具性要求。归结到一点,就是“把理想做出来”,这需要教育自觉,需要更强的定力,也需要实践逻辑,需要更高的智慧。佟柠通过各岗位的历练,其实已具备这些素养。
后来推荐她跟着崔老师读博,在博士课题选择与后来的岗位选择中,我一直追问她两个问题:你是谁?你到底想要做什么?这两个问题,其实是很难回答的。我在临近退休面临多种选择时,常常想的也是这两条。也许想明白了,才可以做些安顿灵魂的事。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教育集团总校长 唐江澎
佟柠是我见到的优秀教师中极为少见的可以称得上出类拔萃的,不仅仅是因为她的研究和实践获得了丰硕的成果,她的独特之处在于其非同一般的认知力、思考力,使得她能够在看似平凡的教书育人工作和教育研究中,往往能以心智结合甚至超越时空的方式思考,发现常人习以为常、难以觉察的问题,解决由于主客观局限而难以解决的问题。而她博大的胸怀,又让其精深的智慧在一个个实践成就中化为无形,却又影响着周围的每一个人。
——无锡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 周逸君
佟柠,既是我们专业发展的导师,又是我们心灵成长的引领者!我非常有幸加入佟老师的省级地理名师工作室,她注重培养我们的“主人意识”,提醒我们要主动学习,主动规划,主动推动工作室的每一项工作。我们把工作室当成家,在工作上相互促进,在专业发展上相互帮助,她给我们营造了一个团结奋进、积极向上的团队氛围。在佟老师的精神鼓舞下,我也不断激励自己,向专业的深处、高处探索,做自己想做的事,挑战自己不敢做的事。
——江苏省宿迁中学教师 卞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