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示径课堂”提升教学水平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立足“示径课堂”提升教学水平

■姜丽

图为丹阳市珥陵初中教师与学生探讨问题

教师是学校最珍贵的财富,是课程的实施者,是课堂的灵魂,是学生的领路人。丹阳市珥陵初中围绕新课程、新课标、新教材,引导教师立足“示径课堂”建设,不断提升教学水平。

功夫花在备课上。“示径课堂”的本质在于为学生打开一扇“乐学”“善学”“笃学”的大门。“示径”即“开示门径”,变“教学生学知识”为“教学生会学习”。学校分专题加强教师备课培训,要求教学目标做到具体、可检测,明确重点、难点及突破方法,学情分析基于课堂观察与练习反馈,教学流程注重情境创设、教学环节和目标的落实。

本领显在上课上。学校45周岁以下教师每学期开设一节公开课,备课组长带头作“示径课堂”教学实践的微讲座。此外,我们积极组织青年教师参加市级以上教学基本功比赛,定期召开校本研训会议,将师德建设、班主任及青年教师专业发展作为重要内容。我们每学期下发一本关于课堂教学或学生教育的专著,开展阅读征文活动。

质量出在课堂上。学校细化每日巡课过程,每天记录反馈,并细化教学质量分析过程,指出薄弱学科教师的问题,给出整改建议和意见。班主任、备课组每次开会都要做好总结发言,优秀教师常做经验交流,让教师明确“示径课堂”建设必须始终坚持扎根学生学情,优化学生学行,提升学生学效。

加强培训和考查。学校定期召开“示径课堂”研讨活动,就实施方案及其要求对教师进行培训、指导,以学科“核心素养”作为课堂教学行为评价重要指针,引导教师思考、研究学生应该怎样学习。同时,鼓励全体教师积极建构目标精、过程活、效果实的 “示径课堂”,着力考查学生课堂学习质量和教师课堂组织效果。

人人参与教学。学校各备课组围绕学科“示径课堂”建设制订教学方案,认真组织听、评课的实践研讨。校长、副校长领衔上观摩课,其他行政干部带头上展示课,教师人人上汇报课。一名教师上课时,其他教师积极参加听课、评课;课后,学校组织打分评比,选出“示径课堂”展示中的优秀教师,并集中展示“示径课堂”实践成果。教科室围绕“示径课堂”开展微阅读和微讲座活动,引导教师立足本学科“示径课堂”建设,开展小课题研究,撰写教学反思、实践感悟、教学论文、教学案例、教学实录等,每学期评选优秀课题,进行表彰。

(作者系丹阳市珥陵初级中学校长,江苏省优秀青年教师,镇江市优秀教育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