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汉语双音词构词法研究的创新探索
——《基于语素库的汉语支配式双音词构词规律研究》评介
■秦力
《基于语素库的汉语支配式
双音词构词规律研究》
陈树 著
浙江大学出版社
在现代汉语词汇中,双音节复合词数量众多,构造多样。探寻纷繁复杂的构词现象背后所潜藏的本质规律是汉语复合词构词法研究的核心任务。长期以来,句法形式分析方法占据复合词构词研究的主流,其通常将复合词分为主谓式、述宾式、偏正式、联合式等类型。构词法的研究方法较为单一。陈树所著《基于语素库的汉语支配式双音词构词规律研究》由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为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成果,致力于突破传统双音节复合词构词研究范式,对汉语复合词构词法研究进行探索创新,取得了一系列新成果,其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描写细腻,系统观念贯通始终。该书以目前汉语构词研究的薄弱环节——语素为切入点,参照古代汉语单音词语义分类的成果,划分了所有参构语素的语义类属,首先将同义的语素类聚成组,其后依照语义结构标准,将不同语素组类聚成集,不同语素集汇聚成类。
作者在语素组中详尽描写每个动素所构支配式双音词的语义结构模式以及后接语素所属义类。例如居处组内动素成员“栖”构词“栖身”为直接式,后接语素“身”为人称代素。而“立”构词“立脚”指“能住下去或生存下去”,并非其字面意义,所以是非直接式。作者对从《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提取出的7246个支配式双音词词项一一作了穷尽分析和归类,这些大量的语料整理工作为揭示现象背后的规律奠定了扎实基础。
为探明双音词前后语素的选择结合倾向性,该书专门设计了前后位语素组合的二维表,以后位语素义类为横向维度,前位语素组为纵向维度,并将同集的语素组归在一起,集与集之间分开排列。
重视解释,有鲜明的问题意识。以往从语素研究构词多是同一语素义的复合词类聚,已建的一些语素数据库重在形式上的计量与分析。但该书的研究宗旨是“推动汉语支配式双音词构词研究向理据解释纵深发展”,因此作者在大规模分析描写的基础上,着力解释构词中各类问题。
语素的组合搭配究竟是杂乱无章的,还是规则有序的?对此,作者全面归纳了支配式双音词前位与后位语素选择结合的倾向性意义类型分布,明晰了双音词构词语素的义类组合规则,揭示了类义素、表义素、源义素对构词的制约作用。例如语素“组”和“合”都表示将某些事物聚合在一起。但是,因为“组”的本义与编织有关,比较关注编织而成的结果是什么事物,所以构成“组团”“组阁”“组队”这类“动素+结果”结构的支配式双音词;而“合”的特点是事物的聚合,所以构成“合股”“合力”“合心”这类“动素+役事”结构的双音词。说明古代汉语单音词在词义系统中的位置决定了它合成构词时的结合能力。
理论创新,拓展构词研究思路。该书对占主流地位的句法结构分析方法的作用和局限进行了客观分析。从表层语素组合与词义深层结构并不完全一致,以及符合句法结构的语素组合未必能满足成词条件的角度揭示造句和构词的差别,厘清了句法和构词法的关系。
作者主张汉语构词法至少包含“语素—结构—整词”三个层面,每个层面有一些核心问题:语素的类型、数量、特征以及参与构词的限制条件及构词能力等;语素与语素的结构关系类型,语素选择结合的制约因素等;语素在构造整词中的功能,词的合成方式及类型等。这些规则组成了三个层面的核心框架,三个相对独立又彼此联系的层面再构建成构词规则综合体系。这一新观念,不仅明确了复合词构词法的研究内涵,而且极大拓展了研究视野,指明汉语构词法研究未来新的生长点。
现代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曾经说:“讲汉语的语法,由于历史的原因,语素和短语的重要性不亚于词。”总之,这是一部构词法研究的创新之作,对于汉语词汇学、语义学以及语言教学等方面都有一定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