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然”中汲取生长力量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无锡市和鸣幼儿园以课程建设践行“自然教育”,积极建构幼儿“生活圈”——

在“自然”中汲取生长力量

■本报记者 陈思洋

“施师傅,你变个魔术吧!”“施师傅,你每天要做什么事呀?”“施师傅,我想和你一起站岗。”……无锡市和鸣幼儿园里有一位常被孩子们团团围住的“特殊人物”,他既不是教师,也不是学生家长,而是保安施师傅。在该园教师的预设和引导下,“施师傅”成为陪伴孩子们自主探究、共同成长不可或缺的伙伴。

近年来,和鸣幼儿园将“自然教育”融入幼儿学习生活。为进一步践行自然教育思想,该园提出“共同生活——儿童优先”理念,从打造和鸣孩子的“生活圈”开始,充分挖掘周边生活资源、儿童文化资源等,深研“生活圈”的外延和内涵,构建具有和鸣特色的共同生活课程体系,促进儿童在自然中更全面地发展。

“无处不在的‘施师傅’”是该园聚焦幼儿“在自然中学习”的典型课程案例。“我们将孩子们自己的‘生活圈’与门卫师傅的生活轨迹相融合,建构起全新的‘和鸣生活圈’。”该园教师王小禹介绍说,从刚开始在日常生活中交流、互动,再到轮流跟岗的动手操作、亲身实践,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深入了解保安这一社会角色,认识了这位有血有肉的自然人,从而将视角从他人转向自身,努力做一个积极向上、热爱生活、为他人带来帮助和欢乐的人。

自然环境是幼儿园课程资源的重要来源。除了充分体现“人”的力量,物型环境的创设至关重要。为此,和鸣幼儿园教师对园内设施进行课程化改造。“例如,我们在测量户外场地两块大斜坡的高度、宽度、长度和倾斜度后,拆除原有的攀爬设备,等待孩子们与‘坡’发生最真实的‘对话’。”该园教师赵丽娜告诉记者,此后,教师在教学中观察到孩子们主动制订爬坡规则,还看到他们自己寻找适宜的助跑距离。“小小的‘留白’行为,让孩子们有了更多自主游戏的空间,激发了他们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也给予他们更多自由选择的机会。”

“环境创设的目的,是让儿童的学习真实、自然地发生,让环境真正成为重要的教育资源。”和鸣幼儿园副园长陈丽丽告诉记者,除了省编教材和来自一线实践的园本化幼儿课程外,该园还鼓励教师在充分观察本班孩子游戏的基础上,提炼课程主题,创生富有生命力的班本项目,不断动态丰富、完善园本课程内容。

为此,和鸣幼儿园将“一日生活”作为课程开发的载体和抓手,将幼儿在生活和游戏中自然习得经验作为课程实施的主要方式,开发符合幼儿认知特点的生活化课程。“公鸡喔喔喔”课程基于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引导幼儿带着对鸡叫声产生的疑问,观察、猜测、讨论、调查、实验,在自主探索中收获经验和成长;“爱上幼儿园从沙水开始”课程支持幼儿开展适当的冒险游戏,教师作为游戏观察者与协助者,给予充足时间,让孩子们在自然环境中自由、自主探索,与自然互动。

充满童心、童趣、童真的环境彰显了和鸣幼儿园“与孩子们共同生活”的办园宗旨。孩子们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不断从“生活圈”中迎来挑战、学会生活,感受“生活圈”课程的真谛。“未来,我们还将有效开发与利用园内外丰富、潜在的社会资源,为幼儿创设真实场景,拓展幼儿的生活和学习空间,促进孩子们全面发展。”该园园长王晓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