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菁”心呵护,绽放“幸福”
■本报通讯员 叶林 记者 汪舒蕾
不久前,泰州市海陵区沈毅中学英语教师许菁收到了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第二中学教师发来的“求助”信息,很快,许菁便帮其顺利解决。尽管结束援疆支教工作近半年,但许菁与当地学校的联系,对克州二中教师的专业成长指导、帮助等从未停止。
2021年,当得知海陵区需要英语教师援疆支教时,许菁第一时间报名。当年9月,许菁正式开启了她为期一年半的支教征程。她说,西援之路让她深藏心底多年的援疆梦得以实现,“很幸运能用岁月谱写一段属于自己的‘出塞曲’”。
“这里十分干燥、自来水含碱量高、天总是‘下土’……更考验人的,还有水土不服导致的失眠和对家人的思念,不知道孩子现在会不会正在哭着闹着想妈妈。”刚到克州时,许菁把初到克州的不适、对孩子的思念记录在了日记里。但很快,许菁便调整状态,迅速投入紧张的日常教学和帮扶工作中。
“这里的孩子纯朴善良、充满活力,但孩子们的学习、生活习惯有待改善,且学生的英语基础参差不齐,严重影响教学进度,也影响了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刚接手班级,许菁深感肩上担子的沉重。为了尽快熟悉学生,开学前几日,她每天带着学生名单回到宿舍,边大声读边回忆孩子们的模样,一一对应,很快她便记住了90名学生的名字,迅速拉近了与孩子们的距离。“初到克州,我想着以朋友的身份也许更能走进孩子的内心。”许菁说。
她坚持从尊重学生、理解学生、走近学生做起,教室卫生打扫不到位时,她和学生一起参与劳动;叮嘱学生遵守纪律时,她首先做到严于律己、循循善诱……终于,在她的带领下,有学生主动拣起了地上的垃圾,也有更多学生开始主动请教老师问题。
为使援疆工作变“输血”为“造血”,许菁与当地教师结为师徒。作为青年教师的师父,发现年轻教师在说课方面存在短板时,许菁用心组织讲课、磨课活动,加深他们对英语学科的理解把握。通过听课、走访、调研,许菁发现克州二中英语教师最关心的问题依次是词汇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如何上好一节课(教学设计)、初高中衔接、提升学生作业积极性等。许菁告诉记者,“当时,要想有效应对学校教师普遍年轻,教学经验不够丰富的情况,开展教研组建设,用新课改下的英语学习活动观指导教师是最好的选择。”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许菁的传帮带下,克州二中青年教师团队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都有了显著提升,她指导两位教师分别在自治州的命题大赛、教师基本功比赛等活动中获得佳绩。她还带领克州二中英语组探索出新的教科研方向,为打造一支带不走的优秀教师队伍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与此同时,为发挥援疆教师的“种子”作用,她利用泰州教育教学资源,带领克州二中英语组教师认真研读新课标、开展教科研活动,并多次开设公开课、示范课,进行教学问诊交流。“许老师身上有股子不服输的‘拼’劲,从她身上我们学到了很多,也成长了很多。”克州二中青年教师何家楠说。
柯尔克孜族孩子哈力木拉提是许菁援疆期间的学生。说起哈力木拉提,许菁记忆犹新。初到克州二中任教,她发现哈力木拉提在课上常常睡觉,这让任课教师们都很犯难。一次课后,许菁发现了哈力木拉提有个爱劳动的好习惯,便委任他为班级的劳动委员,还赠送了他崭新的笔记本、书签。当得到许菁肯定的那一刻,他开心地哭着说:“谢谢您,许老师,我从没想到会收到礼物。”许菁顺势打开了他的心扉。经过了解,该生从小父母离异,跟着爷爷长大,缺乏关爱的他对学习失去了兴趣。经过交流引导、积极鼓励,渐渐地,他在课堂上抬起了头、坐直了身体,开始认真听课并跟着老师的节奏积极思考。
“学生的思想品德不是教出来的,而是感染和熏陶出来的。”许菁说,每当学生取得进步,她总是变着法地表扬,并且精心制作出一张张各不相同的奖状。小小的颁奖仪式让孩子们备受鼓舞,也带动了一批批学生追求进步。在她的点滴努力下,逐渐地,孩子们都愿意来她的办公室坐一坐、聊一聊。
“援疆,是一种使命,也是一种情怀,更是一种担当。援派工作的时间有限,但援疆的空间无限,我希望把‘幸福海陵’的‘幸福教育’传递到万里之外,让幸福教育之花在克州的土地上绽放。”许菁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