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儿童立场”视域下的园本课程实施
■无锡市惠山区实验幼儿园 王倩 周文华
随着《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颁布和省课程游戏化项目建设的实施,聚焦现实问题,坚持科学的教育观、儿童观和课程观,深化幼儿园课程改革、开发适宜的园本课程势在必行。
所谓园本课程,即以幼儿园为本的课程,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经验的多元化课程。基于儿童立场的园本课程开发,既是课程发展规划的需求,也是教师和幼儿发展的需求。为此,我园提出“学会关心:与孩子一起成长”的课程主张,以项目学习为抓手,助力师幼共同成长。本文就我园“关心教育”课程的建构愿景、实施路径等方面进行思考、分析,以儿童立场下园本课程实施的研究来谈谈我园的行与思。
基于“儿童立场”的师幼共同成长
从“十一五”到“十三五”期间,我园“关心教育”课程的所有实践都紧紧围绕培养和发展完整幼儿而展开,所有研究都以幼儿研究为基点。“十四五”以来,我园不断梳理、总结园所发展内涵,催生“关心教育”的园所文化,提出“关爱惠幼”的办园理念,形成“关键能力”的育人目标,由师幼组成学习共同体,在多元互动的学习探究中,唤醒幼儿关心他人的情感天性,引领幼儿树立主动关心周围生活的人生态度,将“学会关心”的教育理念贯穿于课程之中。
我们鼓励教师灵活运用“关心课程资源库”,跨年级分层共建、跨班级平行联建、跨年度续进延建,通过多元化的课程行进方式深入实施,倡导教师调整研究视角,关注和支持幼儿的兴趣点和内在需要。同时,我们坚信:幼儿是积极的、创造性的社会行动者,是有能力的学习者,要让幼儿真正成为一个积极主动的参与者、对话者和建构者,使课程真正服务于幼儿的能力发展和成长需求。
“关心教育”课程充分体现教师对幼儿兴趣与需要、个性与发展的关注,强化“儿童立场”意识,凸显儿童本位,给儿童创设情境式的学习场所,提供探索和表征、支持和欣赏的学习环境,形成兴趣与发现、体验与操作、共享和多元化的“关心教育”样态。
以儿童为中心,共生主题网络
“追随问题”是我园开展“关心教育”活动的主要抓手。课程主题来源有3个维度,即幼儿周围的人、周围的事和周围的物;课程内容的选择有3个指向,即幼儿的生活经验、认知规律和兴趣需求。教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和架构由小到大、以点带面、从易到难的富有连续性、层次性的系列项目活动主题。
在活动中,主题的确定有两种方式,一种由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发起项目活动,另一种以幼儿的问题及兴趣为导向。在探究过程中,教师列出“问题清单”,帮助幼儿甄选、辨别需要解决的问题。在这过程中,教师需要及时“孵化”幼儿的问题,并借助谈话讨论、实地参访等活动激发他们的想法,引发幼儿更深一步探索的可能。
以适宜资源为抓手,深耕课程建设
首先,以自然资源为切口,支持幼儿的探究与学习。例如,《你好,树先生》正是基于幼儿在户外活动时,对大树上的树洞有着浓厚的兴趣而产生的探究活动;《日落时分》是学生辰辰在和其他孩子分享日落照片后,大家围绕日落展开的认知活动等。可见,自然资源利用的关键是确立儿童视角,基于儿童视角,站在儿童立场,从儿童的观点和想法出发,满足幼儿的需要,让自然资源丰富幼儿的想法,支持幼儿探究和学习。
其次,以文化资源为中心,灵活转化教育形式。我园地处惠山新城,毗邻大运河,有丰富的吴文化资源。借助得天独厚的新城资源,“关心教育”课程《你好,惠山新城》《新城故事多》等应运而生。
以多维评价为手段,推进课程质量
口述式评价。幼儿口述日志是“关心教育”课程评价的亮点,它既是幼儿之间交流的最佳方式,也是教师了解幼儿在活动中真实感受的方式。首先,教师将幼儿活动中发生的事、学习的过程、同伴间的互动等进行及时记录,从而更深入、更全面地了解幼儿当前的兴趣需求和能力水平,并为其提供个性化的支持。其次,为幼儿搭建分享展示平台,给予他们充分的时间、空间支持,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感悟和收获,并与同伴积极互动。这是幼儿自主学习和自我评价的重要纽带,更是项目学习活动不可或缺的部分。
动态化评价。动态化评价是教师采取案例式、对话白描式等方法,对幼儿的活动进行记录和评价,即深入观察每一个活动现场,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以科学、合理的评价方式,多维度地评价幼儿的发展,形成独具特色的“关心教育”小故事。评价突出幼儿的优势与兴趣、聚焦幼儿的良好学习品质,发现幼儿的情绪情感体验和“魔法时刻”。
互动式评价。在互动式评价中,我们借助家园共育平台,邀请家长参与“关心教育”课程。通过“关心教育家园通”的记录,不仅能让家长了解幼儿的成长过程和成果,还能让家长更深入地了解甚至重新认识自己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