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巡讲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入脑入心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师生+”巡讲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入脑入心

■本报通讯员 高强 岑珊 刘辰

“张謇先生,刚刚带您体验了‘复兴号’的速度,不知道您有什么感受呢?”“甚好甚好!简直是追风而行……”近日,一场别开生面的师生巡讲活动在扬州大学荷花池校区上演。16名教师和21名学生用剧情演绎的方式,与学校创始人张謇先生展开了穿越时空的对话。

时空对话、剧情演绎、师生同台……扬州大学紧紧围绕“青年人,二十大@你”主题,以青年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巡讲,增强宣讲的互动性、生动性和丰富性,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入脑入心。

队伍上“接地气”——

“专家谈”变“师生说”

“今天我们一起通过‘1、2、3、5’这几个数字了解二十大,做到心中有‘数’。”“老师,这个我知道,1是指一个中心任务……”辅导员以轻松活泼的提问,对党的二十大报告里的重要内容进行深入浅出的阐释。台下学生和观众不时抢答辅导员抛出的问题,互动热烈。

据了解,扬州大学以辅导员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依托,曾先后遴选两批共36名辅导员组建讲师团,开展校内外巡回宣讲,全方位为学生成长赋能。在近期成立的“师生+”宣讲团中,该校总结以往辅导员讲师团的成功经验,创新推出“明大德,关注民生福祉”“育大智,建设科技强国”“成大器,肩负历史使命”等理论宣讲篇章,为全校师生带来一道道有滋有味的“精神大餐”。

“师生+”宣讲团让辅导员和学生全程参与选题策划、角色选定、排练演绎等各个环节,引导学生从被动的听众成为深度参与其中的演员,思政课也从小课堂走上了学校的大舞台。巡讲活动自发布招募公告以来就引起了强烈反响,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我们把话筒交给长期接触学生的辅导员和优秀学子,让身边人说身边事,用小故事讲大道理,让全体师生听得进、能领会、可落实。” 扬州大学学生工作部部长施林峰说。

形式上“冒热气”——

“严肃讲”变“生动演”

“乡亲们,快来!我们给大家带来先进的‘架式’草莓栽培技术啦!”幕布拉开,镜头一转,画面来到5年前的南山村,一个关于“科技小草莓”改变农民生活的故事正在上演。“师生+”宣讲团成员们头戴草帽、手拿草莓,化身教授、助理、村民、返乡创业大学生等角色,通过惟妙惟肖的角色演绎,将现场气氛持续推向高潮。

“科技小草莓”的故事根据扬州大学园艺与植物保护学院高红胜副教授在农村开展草莓种植技术培训的经历创作改编。为了让大家“换换口味”,扬州大学“师生+”宣讲团不断创新巡讲形式,用新颖生动的师生对话、情景剧、朗诵等开展宣传。在第二篇章“育大智,建设科技强国”中,师生们采取“情景剧+故事宣讲”模式,以鲜活的先进人物和典型事迹为“活素材”,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北京冬奥会、人居环境变化等内容,诠释二十大精神的深刻内涵。

“这不是高老师的故事嘛!我也亲身经历过!”台下,扬大园艺与植物保护学院学生成雨激动地表示,她曾经跟着高老师一起前往扬州市沙头镇向当地农户推广草莓种植技术,这一幕让她感到很真实、很亲切。“和高老师一样,我也立志要用所学知识造福农民,用我们的‘架式’草莓铺就农民‘致富路’。”

“科技小草莓的故事生动体现了高校培养创新人才、人才反哺科技创新的过程,党的二十大报告也强调要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理念。”扬州大学副校长蔡颖蔚说,希望一个个生动的故事能够推动更多青年师生开展科技帮扶,不断促进教育、科技、人才深度融合。

成效上“聚人气”——

“围观者”变“点赞党”

随着舞台背景切换,画面来到了中国版图的最西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恰县,一位学生正在动情地讲述着扬州大学杰出校友吴登云为抢救烧伤男孩,从自己腿上割下十几块皮肤移植到患者身上的故事。朴实无华的语言和感人至深的表演让现场观众真切感受到“白衣圣人”吴登云的医者仁心。

在“争做具有鲜明扬大烙印的时代新人”篇章,宣讲团还讲述了校友鲁曼投身乡村振兴、校研究生支教团爱心接棒等一系列感人事迹,引导青年群体志存高远、不懈探索,争做具有大德大智大气和鲜明扬大烙印的时代新人。

近两个小时的巡讲中,台下的掌声一阵盖过一阵,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截至目前,该活动已在线下开展10余场,后期还将在各校区巡演。“这次的巡讲活动非常生动,将二十大内容呈现得立体有趣,我想为这种花式宣讲点赞。”扬大兽医学院学生蒋辉说。

“‘师生+’巡讲用一种沉浸式的学习方式,为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高校校园作出了有益探索。”蔡颖蔚表示,该校将持续打造“师生+”宣讲队伍,通过辅导员深入宣讲和学生朋辈宣讲,积极构建全员宣讲体系,打造独具高校特色的思政教育新模式,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内容更“实”、形式更“活”、氛围更“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