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这样学语文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今天我们这样学语文

■孟亦萍

为改变长期以来数字化学习从平台、终端、资源切入而带来的工具性思维模式,我们进行了“信息技术支持下的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研究与实践”。该项目的研究、实验、检验与应用历经15年,在深刻理解语文新课程的基础上,吸收我国传统语文教育“以文化人、学以成人”的优秀教育思想,以新技术环境下学生语文素养养成为目标,构建了信息技术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混合学习模型”,让新技术从支持教师的教到真正支持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深度学习,实现了学科教学理念与信息技术提供的环境、工具、资源的无缝对接、无痕融合,为智慧课堂模型的构建提供了借鉴。

整合教学思路

一直以来,项目组研究实施信息技术支持下的语文单元整体教学,整体设计单元教学目标、情境、内容和评价,综合安排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语文实践活动,形成“混合学习模型”。该模型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支持和“教学评一致”的理念,指向语文核心素养的单元学习目标,创设基于真实情境的核心任务,开展具有逻辑关联的学习活动,组织同一情境任务下的单元综合测评。整个大单元教学过程中,学生经历主动、个性、具身学习,教师成为学生单元学习的设计者、组织者和推动者。

以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7单元的整体教学设计为例。该单元安排了《我们奇妙的世界》《海底世界》《火烧云》3篇课文,习作任务是学会整合信息介绍国宝大熊猫。这几篇课文组合在一个单元,均和“奇妙的世界”这一主题相关。因此,项目组确定了基于学生真实生活情境的单元核心任务为“发现奇妙的世界”。我们整合单元主题内容,开展了“一切都是有生命的”“像《海底世界》一样介绍”“一起去看奇妙的自然现象”等任务群学习活动。学生在品读生动精妙的语言文字的过程中,结合信息技术支持的丰富体验,感受世界之奇、世界之美,进一步激发了发现世界之奇妙的热情。评价是单元整合教学中的重要构成部分。该单元的综合性评价主题是“寻找自然之美”,我们鼓励学生通过“行行摄摄”“选选写写”等方式与同伴互动分享,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收集和记录过程性数据。通过互动平台的记录,学生可以据此对学习过程开展自我评价、互相评价,使评价成为学习成效提升的关键环节。

“混合学习模型”改变了传统语文教学“以知识为中心”的组织方式,引导学生在真实任务情境中利用信息技术工具、资源、平台,主动积极地进行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学习过程充满个性与创造,促进了学生语言、思维、审美和文化等方面语文素养的协调发展和整体提高。

创新学习空间

基于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模型框架,项目组参与研发了支持“教学评一致”理念实施的“现代课程教学互动平台”。该平台支持在课堂上进行交互探究式教学,也支持网络环境下的课内外结合的移动学习;为教师和学生分别开设个人语文空间,支持教师电子备课和互动教学,也支持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根据学习流程和学习活动,提供线上线下的学习工具、资源、支架、路径、学习评价和数据分析。该平台的应用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表现出积极主动、善于倾听、乐于表达的学习状态,广博的阅读与个性真实的交流互动成为现实,语文课堂呈现出丰富的样态。

教师可以在语文主题探究教学中,凭借平台终端,根据不同的主题需要,让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查找资料,探讨问题,形成报告,交流分享,形成以“问题探究—分享对话—完善提升”为基本流程的主题探究学习范式。基于问题探究的语文专题学习和基于项目的主题任务学习,促使语文教学走向整合,让学生在真实的探究体验情境中,实现语文认知的提升和精神生命的成长。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平台可以即时反馈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据此,教师可以结合单元目标设计核心问题,引导学生协同学习,重点研习,交互对话,欣赏评价。同时,学生可以基于个人兴趣,利用平台进行个性拓展,在线发布个人学习经验和成果,实现“通读文本,整体感知”“重点研习,欣赏评价”“自主建构,拓展应用”。平台提供了丰富的阅读资源,帮学生充分拓展课外阅读面、提升阅读量,使语文课内外融通教学成为现实。

在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平台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激发自我表达的需求,组织学生在平台发表文章并和同伴分享交流,同时结合年段作文目标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形成“生活体验,话题生成”“自由写作,在线交流”“聚焦问题,交流对话”“个性修改,展示发布”的基本流程,呈现作文教学新生态。

信息技术平台的支持,使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成为常态,使学生在恰当的环节获得和利用学习资源成为常态。在信息技术支持下的语文学习中,学生学习的内容、进度、方法具有个性化的特征,学习的时间、完成任务的空间、完成任务的方式更加灵活多样,对他人成果或观点的思考以及对自我的认识与反思等成为自觉。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交流能力、协作能力、自我评价能力均得到本质性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与生活的联系也更加紧密,使语文学科真正实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融合。

(作者系常州市武进区星河实验小学副校长,正高级教师,江苏省教科研先进个人,常州市教育管理拔尖人才,常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常州市特级教师后备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