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牵手”跑出教育“加速度”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近年来,宿迁市牢牢抓住苏州、宿迁南北挂钩合作机遇,大力实施“教育补短板”工程,致力打造苏宿教育融合新品牌,助力教育高质量发展——

“南北牵手”跑出教育“加速度”

■本报记者 王小亮

“教与学如何更好地实现统一?”“跨学科学习如何在课堂中实施?”……打开“备、研、教”云平台,宿迁市钟吾初级中学数学教师卢爱将问题抛向了网络的另一端——苏州市立达中学校,短短几分钟,立达中学校的名师团队给出了“标准答案”。像这种基于云平台的教学研讨活动,在钟吾初中已经成为一种常态。作为受益者之一,卢爱在今年举行的宿迁市初中数学青年教师优质课和学科素养大赛中获得了一等奖。

两所学校的教研融合是宿迁、苏州教育合作的生动实践。早在2001年,省委、省政府为推动区域共同发展,作出了“南北挂钩”的重要战略决策,苏州市与宿迁市挂钩合作全面开启。经过多年的结对共建,两地已经形成了携手共进、互促共赢的局面。“宿迁教育紧抓南北挂钩帮扶政策机遇,大力实施‘教育补短板’工程,近两年争取帮扶教育项目资金2.25亿元,编排共建项目46个,涉及校际协作、教师队伍建设、教研共同体建设、资源共建共享等内容,多点发力助推全市教育高质量发展。”宿迁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育局局长倪成城说,几年下来,优质教育资源不断增加,老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越来越多,宿迁教育质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聚焦真题,

找准教育发展短板弱项

占地230平方米的阳光房内,宿迁市马陵中学高二(5)班的学生在生物教师盛莉的讲解下,认真学习现代科技在农业上的应用,了解蔬菜、瓜果的水培、基质栽培、立体栽培、土壤栽培等相关知识。“生物阳光房改变了生物实验的教学样态,丰富了学校教育的课程资源,创新了学校德育的育人方式。” 盛莉说。

生物是马陵中学的品牌学科。2020年,学校成功申报省生物实践课程基地,积极申请“南北挂钩合作教育领域公共服务补短板专项资金”70万元,用于建设生物阳光房、生物湿地和劳动实践基地,为学生创设新型的学习环境,转变课程内容实施方式,提升生物学科核心素养。校长宋志平说,每一笔专项资金都要用到刀刃上,为学校发展、学生成长起到积极作用。

面对争取到的帮扶资金和苏州市优质教育资源,宿迁市并非是简单的“拿来主义”,而是做好顶层设计,从结对学校共建项目、区域教育补短板项目、市级教育补短板项目三个层面同时推进,找准制约教育发展的短板弱项。“我们奔着问题去,着眼最急需,广泛深入调研,精心编排需求度高、感受度强、评价度好的‘教育补短板’项目。”宿迁市教育局副局长林松说。

借着南北挂钩帮扶政策的东风,苏宿两市教育部门签订了《苏州市·宿迁市教育南北共建高质量发展合作协议》,整体部署教育结对帮扶合作项目。宿迁各县(区)瞄准苏州结对挂钩县(区)教育资源优势,在课程基地建设、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智慧校园建设等方面,提炼了昆山·沭阳专业素养提升计划、吴江·泗阳基础教育内涵建设工程、常熟·泗洪校际共建提升工程、张家港·宿豫资源共进工程、吴中·宿城教研共同体建设等多个教育补短板项目,为全市教育高质量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破解难题,

找准共建共融结合点

区域整体联动,校际合作互动。在这种深度融合的背景下,宿迁市的教育生态正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2018年7月,位于沭阳县乡镇的华冲中学高中部整体搬入城区,成立华冲高级中学,经过几年的发展,招生从每年不足200人发展到如今的1000余人,学校走上了高位发展的快车道。但是,在快速发展的道路上,学校面临着一个“幸福烦恼”。“这几年,我们招聘了大量的年轻教师,他们教育教学理念相对滞后,与人民群众对优质普通高中教育的热切期盼不匹配。如何助力年轻教师在专业上快速成长,是学校急需解决的难题。”校长仲达明说。

依托南北共建结对学校江苏省昆山中学的优质教学资源,选派教师跟岗学习,是华冲高中的“解题思路”。顾德林是华冲高中第二批赴昆山中学跟岗学习的教师,时间虽然很短,但收获颇丰。他说,昆山中学教师对学生的导学案有精心的批改,对存在问题的作业,师生一起讨论解决。“这点是值得学习的地方,有批改才能把握学情,才能做到精准教学。”

在外部输血过程中,华冲高中还注重内部造血,多举措锻造“名生、名师、名校”工程,取得了骄人成绩。前不久,在宿迁市组织的“体育与健康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中,该校孙家正、单建峰两位教师双双获得一等奖,李恩山、司红、杨开磊等教师被宿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记功。

教育理念的更新同样发生在泗洪县实验小学一年级主任高晓红的身上。今年4月,她来到结对学校常熟市实验小学跟岗学习,此次常熟之行被她称为“生命成长之旅”。学习结束后,她把“以儿童为本位”的教育理念带回了泗洪实小,目前她已经着手布置一年级廊道文化墙,全部由学生来设计,在环境打造中彰显“以生为本”的教育内涵。

“苏宿两地19对、37所结对学校,结合实际,科学排出需求清单,找准双方共建结合点,在项目建设中实现了互通共融、携手发展。”林松说,点对点的结对帮扶解决了部分学校的难题,但是宿迁教育人并不止步于此,“苏宿教研共同体建设行动”从全市层面实现了与苏州教育的深度共建共融。

去年8月,省教科院、苏州市教科院与宿迁市教育局联合召开苏宿教研共同体建设研讨会,达成了整体合作框架,苏州市向宿迁市开放1000个线上资源中心注册账号,宿迁市义务教育学科教师常态化参加苏州各类线上培训活动,共享线上线下学案、教案、课件、试卷、音频、视频等优质资源。“教研共同体打破了时空限制,两地教师借助互联网教育平台开展集体备课、同课异构、教学反思,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有力促进了宿迁市课堂教学质量的螺旋式上升。”宿迁市中小学教研室副主任苗飞说。

塑造品牌,让成果惠及千万家

经过7年的发展,宿迁市苏州外国语学校从起初的2000余人增加到如今的9600余人,已经壮大成为一校三区的“教育航母”,学校所在的苏宿工业园区也从教育“洼地”跃升成“高地”。

去年8月,苏州工业园区星海实验中学副校长梁军跨江北上,从宿迁市苏州外国语学校前任校长成素萍手中接过“接力棒”,开启了第四任校长之旅。作为苏州市中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苏州市初中语文研究组成员,上任伊始,梁军把提升“名师”队伍作为首要工作任务,依托“吾悟”教师专业成长力工程,构建教师可持续发展机制,搭建平台为教师赋能。他倡导并引领教师开展基于新课标项目化学习的教学研究,构建新型教与学模式,促进学生核心素养落地。一年来,他协调苏州专家团队到校举办讲座、开设名师课堂,选派教师赴苏州参加培训,常态化开展线上教研活动,实现优质课堂资源共享。在今年4月举行的宿迁市优质课基本功大赛中,宿迁市苏州外国语学校有7名教师荣获一等奖,其中5人获得一等奖第一名。

和梁军同一时间来宿迁工作的周慧明,原是苏州市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团委书记,目前担任宿迁市教育局教师工作处处长。他的工作职责之一是对接苏宿两地师资交流合作,为两地教育共同发展注入强大的动力。去年,宿迁共派出53人赴苏州学习,苏州选派42人来宿帮扶交流。今年以来,宿迁选派了189人次赴苏州学习交流,苏州选派33人来宿开设名师课堂。“常态化的‘双向奔赴’让两地师资队伍形成了互通共融、学习互鉴、携手发展的良好局面。”周慧明说。

名师成就名校,名校滋养名师。在“教育补短板”共建项目实施过程中,宿迁市致力于打造“苏宿育名校”“苏宿育名师”“苏宿育英才”三大品牌,把苏州先进育人理念、办学特色与宿迁教育深度融合,讲好苏宿教育合作故事,打造让宿迁学子长远受益的教育品牌。在此框架下,泗阳县上海路小学依托苏州市吴江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加大内涵建设,构建了全面而有个性的校本化学生品格生长课程体系,润泽学生成长;宿豫区增添幼儿园建构游戏材料,激发幼儿参与建构游戏和持续探究的兴趣,建成课程游戏化特色园6所;宿城区成立9个名教师工作室,与苏州吴中区名教师师徒结对,共同开展跨区校的教研、培训、研修等活动,工作室目前已经成为宿城教师成长的“孵化器”。

从无到有,从弱到强,自“教育补短板”项目实施以来,宿迁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学前教育普及普惠、高中教育优质特色发展等方面齐头并进,走出了一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特色之路。“未来,我们将从‘补短板’转向‘增优势’,不断推动宿迁教育强基础、创示范,让教育公共服务更充分、更优质、更公平,为区域经济发展贡献教育力量。”倪成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