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拧紧师德师风责任链条
■尤勇
扬雄《法言·学行》云:“师者,人之楷模也。”取得教师资格证是相对容易的,而做一位好教师却是很难的,需要一辈子坚持严私德、明大德、守公德。笔者认为,在广大教师涵养正确的政治品德、高尚的道德情操、厚重的人格力量、无私的爱生情怀,努力做好“经师”和“人师”的同时,学校必须把师德师风建设作为凝心铸魂、立德树人的经常性、基础性、系统性工程,持之以恒地抓紧抓严抓实,这既是对教师成长的爱护,更是对学校发展负责。
一是专题教育要常行,不能例行公事。一些学校在师德师风专题教育方面,只满足于春秋季开学全体教职工开会时,集中提一提、说一说、学一学,少数学校负责人也认为大多数教师都为人父、为人母,不必多说。如果教育光靠自觉,就难免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就难免会出现问题。这就要求学校领导不能怕麻烦,要亲自参与专题教育计划拟制、任务分工、内容遴选,既要抓“时间点”,更要抓“真干货”;既要抓“普通型”,更要抓“骨干型”,做到“凡会必讲、凡课必融、凡评必核”。同时,还要注重实际效果,不能为了完成任务而完成任务,既要有集中授课,也要有典型示范;既要有研讨交流,也要有现身说法;既要有规定动作,也要有创新载体,杜绝台上滔滔不绝念稿子、费口水、赶时间,下面玩手机、费流量、熬时间的现象。
二是案例警示要及时,不能敷衍了事。俗话说:“邻里起火,自查炉灶。”现在我们有一些学校和教师在上级通报学习教育中,没有真正警醒起来,而是把别人的问题和案例当故事讲当笑话传,没有真正学起来、查起来、严起来。有的甚至认为本单位一直太平无事,不会出现类似问题。很多通报只是在领导手中“圈”起来、“传”起来、“阅”起来,落实的“下半篇文章”打了折扣。前车之覆,后车之鉴。实践中,我们可以灵活采取“三个结合”和“三个坚持”方法,即主题活动和自选动作相结合、正面激励和反面警示相结合、自我警醒和廉政提醒相结合,坚持点面结合学、坚持正反结合学、坚持知行结合学,让所有教师人人知敬畏、明底线、受警醒,真正成为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的“四有”好老师。自律才有自由,守纪方能无虞。纪律是最好的“护身符”,守纪是最好的“安神汤”。严是爱,宽是害,学校要锲而不舍地抓警示教育,让严管与厚爱有机结合,将厚爱寓于严管之中,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方能收到“有病治病、无病防病”“良医治未病”的功效。同时,要经常性教育引导教师常修为师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不断锤炼自己的意志和作风,争做新时代“大先生”,为党的教育事业用心用情用力工作。
三是随机督导要跟上,不能应付差事。一定意义上说,没有督导就没有落实,没有督导就没有深化。人都是有惰性的,不及时跟踪督导,就容易自我放松。除利用网络、信箱等让家长评学校、让学生评教师、让教师评领导、让社会评教育外,教育行政部门和各学校还要加大随机督导力度。在时机上,既要注重“八小时以内”,还要注重“八小时以外”;既要注重“正课时间”,还要注重“课余时间”;既要注重“必修课教学”,还要注重“选修课教学”。在区域上,既要关注校内,还要延伸到校外;既要关注课堂上,还要延伸到生活中;既要关注外在表现,还要延伸到内涵修养。在方法上,既要发挥“行政人员”作用,还要发挥“学生自身”作用;既要发挥“实地查”作用,还要发挥“深入访”作用;既要发挥“问卷测”作用,还要发挥“随堂听”作用。在制度上,既要纳入“评先评优”,也要纳入“职称评聘”;既要纳入“学期考评”,也要纳入“日常评比”;既要纳入“表彰激励”,也要纳入“责任追究”。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学校要在保证教师安心从教、热心从教、舒心从教和静心从教的基础上,积极挖掘教师身上的闪光点,做好正面典型宣传,让其有工作成就感、被认可感和受尊重感,从而真正形成“师德师风没有‘局外人’,人人都要争做‘得分人’”浓厚氛围。
〔作者系苏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党(校)办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