昂扬生命,亮出自我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昂扬生命,亮出自我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高桥小学 蒋国英

新教育实验的十大行动之一培养卓越口才,指通过讲故事、演讲、辩论等形式,让孩子愿说、敢说、会说,从而形成终身受益的自信心、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作为一位班主任、语文教师,我一直注重对学生口才的培养。

创设一间

“表达好声音”的教室

雷夫的56号教室之所以创造了奇迹,不是因为它硬件有多齐全,而是因为它缺少了一样东西——学生的恐惧感。培养学生的卓越口才,也应该创建一个安全友善的环境,让学生能够放心大胆地表达。在这样的教室里,每个学生都有发声的权利,表达的机会。

用晨诵开启美好黎明。每一天的生活从晨诵开始,学生们诵读“向着明亮那方”(金子美玲诗歌)、“让太阳长上翅膀”(金波诗歌)、“寻找一盏灯”(顾城诗歌)、“农历的天空下”(中国古典诗词)等系列诗歌,展现诗韵与诗意。

浸润“有感情朗读”。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有感情地朗读”。针对学生在朗读中存在着“拖音”“唱读”“假读”等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每周一节朗读指导课,让学生学会语言表达的技巧,提高语言表现力与自信心。

人人都是书籍代言人。如果说阅读为学生打下了精神底色,那么“口才培养”就是为学生打开表达精神世界的窗口。因此在阅读课程实施过程中,我引导学生将阅读中产生的感想大胆地说出来,成为“主讲人”“推荐人”。学生在讲述时精神饱满,语言有激情,思维有逻辑。每周的分享会上,我们不仅能看到他们的阅读成果,还能看到他们在生活态度、心理素质、思维品质等方面的进步,听到生命拔节的声音。

用夜读之声滋润心田。每天晚上,学生以朗读一篇经典美文结束一天的生活,同时,孩子们还将自己的朗读录下来,投稿到班级公众号,班里涌现出了一大批“朗读者”。

这样的表达机会无处不在。班级竞职演说、课前2分钟诵读、口语交际课、诗文朗诵赛、班级辩论会、每周汇报等等,让学生在友善、自由的环境下,爱上言说,自如表达。

课程是生命成长的摇篮

朱永新教授说:“教室是一根扁担,一头挑着课程,一头挑着生命。”在培养卓越口才的新教育实践中,我结合学生的生活与语文教学,创设了以下课程。

小演员课程。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需要通过大量的语言实践活动,逐步形成综合的语言能力。统编版语文教材五年级下第二单元还专门设置了“如何表演课本剧”板块。课本剧的编演,给了学生大量语言实践的机会,也能拓展学生的思维发展空间。因此,每月一次的剧本展演成了班级的特别仪式。学生将语文学习或平时阅读中读到的有意思的故事,在一个月里经过分小组、分角色排练、展演出来。学生在剧本表演中立体地表现着人物的性格特点,也用声情并茂的演绎展现自己的口才与表现力。渐渐地,班级小剧场衍生出了“小品”“相声”等更多的形式。

新闻课程。教室有墙,课程无墙。小学阶段是学生道德认知、言语表达、心理建构飞速发展的阶段。特别是到了中高段年级,他们了解社会、探索世界的愿望更加强烈。于是,我们走出教室,开启了言语实践课程。我以口语交际课《学会采访》为基础,引导学生学会采访前要明确主题、选择对象、设计问题、人员分工,采访中要注意礼貌用语、及时记录、发现问题、有效采访,采访后要做到团队合作、交流感悟、完善资料、及时报道。学生们寻访街边路人、抗战老兵、非遗传承人……在整个采访过程中,“小记者”学习倾听与交流,学习撰写采访报道、制作新闻小报。走出去的“新闻课程”,将学生对社会的认识化为新闻报道,生命在课程中伸展。

在课程里我与学生都获得了成功体验。课程,让师生共历生命的精彩,这就是“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用好每一个展示的舞台

每周一的“文源少年秀”“小浪花剧场”、每周三的校园广播、每学期的“我是朗读者”主题活动、家风家训演讲、垃圾分类讲解……系列活动都为学生的卓越口才提供了展示的平台,学生们积极踊跃参加,获得成就感与满足感。

激励是最好的老师。我将学生的优质视频发到浙江省教育资源网,供更多的学生观看;利用微信群、钉钉群,发布展示学生的奖状;每学期以“年度盛典”的形式,颁发“十佳好声音”“最佳表现力”“优秀主持人”“最具潜力”等奖项,激励孩子们再接再厉。

经过不断实践、探索、总结,我整理出版了校本教材《朗诵与语言表演课程》,里面收录了这些年我和孩子们的成长历程。一路上,学生获得了更多的表现机会,变得自信、大方、开朗,学校各类大型活动都有他们精彩的主持和节目表演,孩子们屡屡获奖。学校将我们的经验推广到全校每周三的“拓展课”上,让更多学生获得语言的训练与熏陶,成为敢于说、乐于说、善于说的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