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卓越口才 涵育数学素养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培养卓越口才 涵育数学素养

■山西省临猗县示范小学东城分校 陈卫华

该校数学课堂——小小养殖场

所有学科教师都是学生言语表达的示范者和引领者,所有学科教学都是学生口才培养的有效路径。

——题记

2020年9月,我们学校确立了“全学科阅读与表达”的培养计划。作为数学教师,我和学生一道反复实践、探索、总结,实现了让学生从“表达数学”到“数学的表达”的转变,在培养卓越口才的同时,涵育学生数学素养。

用好课前3分钟,让数学分享有模有样

关于阅读与表达,我校采取“2+1”模式进行,“2”是每个课前3分钟与每天学科阅读课程,“1”是每周班级讲故事比赛和每月一次校级讲故事比赛(各学科轮流进行),旨在以讲促读,以讲练能。如何让每个课前3分钟都变成学生的精彩时刻呢?我与家长合作,将其分为“读—演—讲(奖)”三步。

“读”:引导孩子们读书中或者网上的数学故事、数学文化、数学知识等;“演”:让孩子们和家长合作,把自己要讲的数学故事在家里进行演练,每一次演练都是一次思维与语言提升的过程;“讲(奖):一是讲述,二是奖励。当学生在讲台前展示时,全班同学认真倾听,除了给予热烈的掌声,重要的是让其他孩子都讲一讲分享者的优点,具体而真诚的鼓励是最好的奖励。同时我会拍一个小视频发给家长,与家长分享孩子进步的喜悦,并请家长正式、认真地表扬孩子,激发学生分享的热情。

慢慢地,我惊喜地发现:孩子们的笑容越来越自信! 尤其是做过课前分享的学生有了很大的变化,表达思路清晰了、会用数学语言叙述了,俨然成了一个个有模有样的“小小演讲家”。

优化互动对话,让数学思维渐次生长

朱迪思·朗格在《想象知识:在各学科内培养语言能力》一书中说:“我们需要审视并理解自己与他人的观点,去质疑并探索掩盖在表象下的深层意义。”

《做个百数表》一课中,我与孩子们这样对话:

师:同学们,你能从1数到100吗?能将这100个数填到百数表中吗?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学生:我们以前学过加法表、减法表,都是横着看、竖着看、斜着看说规律,这个表应该也是这样的……

学生从横着、竖着、斜着三方面说出百数表中隐含的规律,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慢慢提升。

在学习《认识图形》时,孩子们带来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三棱柱等几何体。

师:这些立体图形上藏着什么图形,你能借助学具把它们画出来吗?

学生:我画出了长方形、正方形、圆。

学生借助工具,理解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用自己的语言说出对长方形、正方形、圆 、三角形的认识。在教师与学生的对话中,孩子们认识了平面图形的特征,提高了数学思维能力和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数学学科语言的习得与运用是数学学科教学的重要任务。作为数学教师,要在数学课堂的互动对话中,引导学生运用数学学科语言,精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激活数学课堂,让数学表达有滋有味

在学习了100以内的数后,我和孩子们玩起了接龙游戏,先2个2个地数,数到100;再5个5个地数,数到100;最后10个10个地数,数到100。课堂上,数数“小火车”开得欢快而热烈,学生对数的理解、对十进制的理解在数数中渐渐明晰起来。

在学习《小小养殖场》时,孩子们开始演课本剧。

生1:我是小鸡,我有100只。

生2:我是小鸭,我有92只。

生3:我是小鹅,我有22只,你们知道我们谁多,谁少?

生1:我是最多的,因为我是3位数,你们都是2位数。

生3:我是最少的,我的十位数字2没有十位数字9大

……

孩子们通过表演、解说、争辩,将“多得多”“少得多”“多一些”“少一些”“差不多”这些词语内化于心。

就这样,数学课堂活了起来,点燃了学生的热情,激发了学生的表达欲望,让生命力在课堂中得到释放,数学课堂真正成了师生共同成长的乐园。

开发校本课程,让数学表达意味深长

我校的“阅世界”项目式学习课程,意在让学生学会与世界对话,习得与世界对话的能力。教师人人成为课程的开发者和实践者。从“疯狂扑克牌”中的“讲扑克牌的数学故事”到“数学文化”的探索;从“我与家乡”课程中的“数说临猗”“数说运城”到“数说中国”;从“井上添花”课程中的讲“井盖中的数学”到“光盘行动”中的讲述“一粒米的历程”;从“神奇的编码”到“导游带你游校园”……学生在讲中思、思中练,提升了综合能力。

今年3月份,我们组开发了新的课程——“数说雷锋”。

第一个阶段,让孩子们用数学的眼光走进雷锋,发现雷锋故事中的数学信息,并用数学的语言表达出来。一个故事、一串数,学生对数的感知让故事立体而深刻。

第二个阶段,孩子们走进社区,学雷锋做好事,并将过程用数学的语言讲出来。“我和妈妈来到养老院帮工作人员干活。首先,我来擦有转盘的健身器材,这个健身器材上有4个转盘,我擦完需要5分钟;然后我再擦有座椅的健身器材,擦完这个健身器材我又用了5分钟;最后还有两组长椅,一共有8个椅子,我擦完这些用了10分钟……”学生在项目驱动下,主动去发现,学会数学的思维、数学的表达,这正是数学学科素养的涵育过程。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版)》中对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培育提出了这样的要求:“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多年来,基于数学学科教学的卓越口才行动,让我们真真切切看到了学生数学表达能力的提高,看到了学生思维的跃升,看到了自信而张扬的个性生长。

我们深知,真正让每一个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从“能表达”到“会表达”到“卓越表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将一直行走在探索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