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劳动中“求原”营造幸福的校园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在劳动中“求原”营造幸福的校园

■徐燕娟 解丽

新时代,劳动教育被赋予新的内涵;新时代,美好蓝图要靠双手去创造。常州市新北区三井实验小学创建于1933年,至今已有90年的历史。历代井小人脚踏实地、辛勤耕耘、开拓创新,形成以“求原教育”为核心理念的校园文化。我校把劳动教育视作从落实立德树人“根基”架起教育强国“柱梁”的战略安排,让学生在学习与劳动过程中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和劳动精神。

整体构建“纵横+”的劳动教育体系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只有经过精心设计的劳动活动才富有教育意义。”我校充分发挥劳动教育主阵地的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开展符合学生年龄阶段的、个性化需求的多样化劳动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对劳动权利和义务的认知,强化学生的劳动意识。

学校从“纵横+”纬度,通过科学的劳动课程设置,形成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针对性的劳动教育体系。纵向是指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劳动素养,分阶段、分步骤、有重点地开展劳动教育,针对不同学段类型学生的特点,确定劳动教育的目标和重点内容。横向是家校社相互融合的课程体系,学校以开放的姿态积极与家庭、社会紧密合作,构建家校社一体化劳动环境。

新劳动教育要求我们实现四个育人理念,即综合育人、融合育人、一体育人、全息育人。我校从生存生活所需出发,将劳动教育融入学生学习、生活成长的方方面面,努力实现全时空、全人员、全领域、全素养的融合。

三维架构精彩纷呈的劳动课程群

根据劳动育人的目标,我校架构了本源性、开源性、创源性三维课程群。本源性劳动课程主要为日常生活劳动教育,开源性劳动课程主要为生产性劳动教育,创源性劳动课程主要为服务性劳动和创造性劳动教育。课程群三位一体,指向学校新劳动教育的目标。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我校以“日常教学+项目推进+节点实施”为课程实施形式,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在课标中每周安排一次劳动课,在年级主题劳动课程的推进中主要以项目式推进为主体,结合班队、综合等类型的课程同步开展。学校还为学生创设各类劳动实践岗位,绘制劳动实践岗位图谱,引导学生制订劳动实践公约,逐步形成“人人有岗位、个个爱劳动”的校园劳动教育生态。我们尝试开辟专门区域种植花草树木或农作物,探索开展无土栽培,让班级、学生认领绿植或“责任田”。

多维开展涵育品格的劳动项目链

怀特海在《教育的目的》一书中这样说道:“教育只有一个主题——那就是多姿多彩的生活。”在“求原教育”的引领下,我们以劳动项目链的方式推进学生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劳动,并利用劳动日、劳动周、劳动月等形式对劳动项目进行集中学习和展示,力求最大限度反映劳动项目实施的成果和学生劳动身心方面的变化,注重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劳动精神的有机融合。

每年的5月1日,我校横向铺开6个年级的特色劳动主题课程,从“一本书、一项技能、一部电影、一项亲子劳动、一个人”五个方面,设计了纵横交错、逻辑上升的“五一劳动节五项行动指南”。学校把握劳动教育的“魂”,把劳动日常化、公益化、常态化,让劳动教育走向深入。

为更好地培养新时代少年的劳动素养和责任担当,我校以新劳动教育理念为引领,以红领巾求原创客公司为载体,结合我校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社会参与程度,创建适合学生发展的劳动服务岗。劳动服务岗相较于之前的自主管理组织,定位更有准确性,目标更有导向性,活动更有针对性,从学生的成长来看更有实效性。

家庭作为教育孩子的第一阵地,其重要性显而易见。我校结合学生实际,设计了不同学段的劳动清单,让学生完成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作业,如洗碗、洗衣、扫地等,培养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增强学生参与家务劳动的意识。

创新实施劳动教育综合评价体系

评价不仅是工具,也是一种对话,是学生与自己、与他人就劳动实践的质量展开对话的过程。评价在劳动教育体系建构中具有风向标和压舱石的作用。我校坚持以劳动素养为取向的发展性评价,改进劳动教育结果评价,强化劳动教育过程评价,努力健全劳动教育综合评价体系。

我们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常州市“享去·常州”劳动教育App上推荐的活动,结合“扫码预约”“实地签到”“实践留痕”“实践争章”等方面进行线下实践和线上共享,实现学校、基地、家庭多方对接,形成家庭、学校、社会多主体评价方式。

我校对劳动课程的评价主要以表现性评价为主,采用劳动任务单、劳动档案、劳动清单等工具。课程评价紧扣实施内容和要求,力图准确客观反映学生真实情境下的劳动表现。不同类型的劳动评价重点不同,日常劳动侧重于习惯的评价,生产劳动侧重于技能和观念的评价,服务劳动侧重于责任意识和责任感的评价。

我们完善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将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通过劳动过程记录单、劳动日志、劳动档案袋、劳动任务单等方式进行形成性评价,充分发挥劳动教育评价的育人导向功能。

幸福是靠奋斗出来的,三井实验小学的校园里随处可见学生幸福的样子。他们在劳动中舒展身心,以最美的姿态迈向幸福的人生境界。

(徐燕娟系常州市新北区三井实验小学校长,正高级教师;解丽系常州市新北区三井实验小学课程处主任,综合学科带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