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常州大学探索艺术育人新路径,激发艺术课程协同育人力量,助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落实——
点亮学生的高光舞台
■本报记者 王琼 通讯员 盛熠 包海霞
“觅渡,觅渡,觅一条光明之路。通往理想的坦途,为觅渡,何惧艰难险阻,为正义,不惜粉身碎骨。”这是小歌剧《觅渡》中的经典台词,该歌剧由常州大学音乐与影视学院师生共同创作并主演。近日,该歌剧成功入选国家艺术基金2023年度资助项目名单,该项目的全国立项率仅5.3%。
近年来,常州大学高度重视艺术学科建设,坚持“以文育人、以乐育人、以舞育人、以戏育人、以影视育人”的“五艺育人”教育理念,探索构建“艺术+思政”立体育人新模式,迈出艺术育人新步伐,不断点亮学生的人生高光舞台。常州大学党委书记陈群说:“艺术教育不仅要培养高端艺术人才,更要让学生在艺术熏陶中得到全面发展。”
践行“五艺育人”理念,
创新育人模式
话剧《家》是常州大学音乐与影视学院2023届学生的毕业大戏,由30余名师生共同参演。自2022年10月起,已经在校内演出6场,深受欢迎,观众累计逾万名。
毕业大戏是一场表演,更是一场考试,常大把毕业大戏作为践行“五艺育人”理念的有效载体。该校音乐与影视学院党委书记唐琳说:“观众看到的可能只是一部戏、一件毕业作品,但这场展演背后,是学院全体师生和专业院团的精诚合作,是在不断排练中艺术品质的不断淬炼。”
唐琳告诉记者,为保证毕业展演高水平呈现,该院所有师生密切配合,所有环节高效调度,以舞台为中心,为“共同打一场大胜仗”做准备。
2022年6月,经过近半年打磨,《家》正式进入排练环节。音乐与影视学院表演专业负责人蔡伟介绍,毕业班同学主动放弃休息时间,排除干扰,争分夺秒,采取“以戏带功”的方式,一边排练,一边加强基本功训练,每天工作时间超过12个小时,远超课表安排的行课时间,力求呈现最佳的演出效果。“整场演出中的服装、化妆、道具、灯光、音效等全部由学生完成,经过4个多月的‘魔鬼训练’,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有了显著提升。”蔡伟说。
践行“五艺育人”理念,坚持“艺术+思政”立体育人新模式,经过反复打磨的优秀艺术作品,也逐渐成为成熟的演艺产品,面向市场、服务社会,育人之路越走越宽。2023年,音乐与影视学院教师仲一的最新音乐专辑《中国印象》荣登第十八届年度十大发烧唱片榜,这是中国音乐唱片界最重要的奖项之一;原创话剧短剧《诚信是唯一的出路》在2022年江苏省大学生戏剧展演中获三等奖;2023年,原创小品《八百标兵奔北坡》在首届江苏省曲艺小品推优终评中荣获铜牌。
聚焦“红色文化”特色,
担当育人使命
从红色音乐剧《白云溪上》到小歌剧《觅渡》,从沉浸式话剧《织梦运河》到大型话剧《家》……近年来,常大共有7部原创艺术作品崭露头角。一部部大戏穿越古今、融汇中西,经过常大师生极富艺术化的改编创作,借由互联网时代的直播技术和社交平台,迅速辐射数十万观众,引发强烈社会反响。常大师生们一边致敬经典作品,一边汲取文化养料,不断在“专业+文化”“课堂+舞台”的无缝衔接中,涵养文化自信,激荡奋进力量。
“‘红色文化’是我校办学特色之一,常州的红色文化资源丰富,需要不断深入挖掘、推广红色资源以及提升红色文化教育的影响力。”陈群表示,学校以《白云溪上》《织梦运河》这些关注红色文化、地方文化的剧目为切入点,推动持续产出大型高水平、沉浸式传承红色文化的演艺产品,培养高素质、专业化艺术人才,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增强文化育人的辐射力和影响力。
一直以来,常大师生坚定行走在传承红色文化和振兴家乡文化的第一线,主动担当服务社会、提升文化氛围、传承红色基因的职能。如《觅渡》这部戏,结合了常州“三杰故里·红色名城”城市品牌,以瞿秋白在狱中的回忆为引,表达了以“常州三杰”——瞿秋白、张太雷、恽代英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谋人民之幸福舍生忘死的人生追求。
音乐与影视学院音乐表演专业2022级研究生胡炜在这部戏中饰演主角之一革命烈士张太雷,为把人物有血有肉、有思想、有灵魂、活生生地展现给观众,胡炜收集了大量史料,细心研读,用心揣摩。“年仅28岁的张太雷就为了革命事业而流血牺牲,让我深受震撼,作为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感油然而生。”胡炜说,正是在参演这部剧的过程中,他郑重地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立志要努力学习,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毕业即就业,
点亮学生人生舞台
2023年4月,常大2023年“春天 你好”文艺汇演圆满成功。文艺汇演由“春·萌”“春·颜”“春·俏”“春·恋”四个篇章组成,通过音乐、表演、舞蹈、朗诵等形式与春天对话。参演的40余名学生中,已经有10余人与江苏省演艺集团、天津人民艺术剧院、湖南卫视等知名文艺单位签约。
学院每次有剧目公演,用人单位不仅前来观摩佳作,给予专业中肯的意见,而且向优秀的毕业生抛出橄榄枝,开启学校“培养端”到行业“用人端”的直通车,帮助学生实现“毕业即就业”的无缝对接。
“每一次剧目的公演,既是展现学院和学生实力的平台,也是向社会推介人才的良机。我们希望有更多优秀的文艺人才从常大走向全省、全国,乃至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常州大学校长徐守坤说。
记者了解到,该校现已拥有包括常州市文化馆、常州市歌舞剧院等22个美育教育校外实习基地。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就业创业等方面与相关专业机构开展系列合作交流,不断深化产教融合,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教学标准和教学内容。通过校企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从常大走出去的艺术类学生,不仅具备创新性、高水平的艺术专业能力,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近年来,该校艺术类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达100%,专业对口率达95%。
陈群表示,未来常大还将在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师生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等方面不断创新艺术育人路径,为打牢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人才基础贡献常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