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苏州工业园区深耕智慧教育,以数字化撬动教育整体变革,系统重构“个性学、智慧教、科学测、智能评、精准管”的区域教育发展新生态——
为学习革命贡献“智慧”力量
■本报记者 陈思洋
步入苏州工业园区“智慧教育大数据应用实验室”“智慧教育数字化学习实验室”,最吸引眼球的就是随处可见的“大数据”,无论是覆盖全区的总数据,还是聚焦每所学校学情的具体数据,都会以不同图表形式精准、直观呈现。自2019年3月落成后,两所智慧教育实验室充分发挥展示、体验、研究等功能,已陆续接待全国各类访问团队120余次,不仅完整呈现了园区智慧教育里程碑式的发展历程,更成为师生聚力“学习革命”、实现多种形态数字化学习的有效载体。
智慧教育是未来教育的重要特征,也是苏州工业园区纵深推进教育现代化的一张亮眼“名片”。从2012年起,园区主动对接“互联网+”,全面启动智慧教育工程,围绕学生“学习”与“成长”,重点推进智慧教育平台体系构建。在数字化赋能下,平台搭建、优质资源供给、数据驱动的大规模因材施教,正成为园区未来教学的新范式,为区域教育数字化转型、深入推进教学改革提供了重要途径,贡献了“智慧”力量。
突破教学时空限制,
让“无限学习”变为可能
赵悦桐是苏州工业园区星汇学校的学生,登录个人空间已成为他的日常习惯。课堂上,他可以进入“易加学院”,在慧学学堂进行前学、共学、研学的全流程学习,也可以在特色学堂参与感兴趣的项目研究;课后,只需扫描教材上的二维码,就能针对疑问在线向名师求教。平台会基于行为数据进行学习状态刻画,将丰富的学习资源关联性精准推送……及时的情况反馈、多元的学习体验、丰富的师生互动,让赵悦桐和同学们更切实地体会到“个性、精准、泛在”的学习过程,实现大数据支撑下的高效学习。
平台建设是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核心举措。苏州工业园区从启动智慧教育工程之初,就遵循“因需而建、因用而优”的原则,按照“整体规划、分步推进”的思路,分期研发数字化平台。2016年,“易加”平台成功注册国家商标,成为园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教育品牌,经历3期自主研发后,构建了“易加+模块”覆盖“学教测评管”全对象、全过程、全领域的数字化平台体系。如“易加学院”以虚拟学院学堂服务教学全程,“易加分析”提供多样分析工具、服务学业质量评测,“易加数据”作为数字化平台的数据中枢服务平台数据融通和数据决策等。
“如果把平台建设比作网络高速公路上的‘车’,那么优质学习资源以及伴随性数据就是我们要运载到千家万户的‘货’。” 采访中,苏州工业园区教师发展中心主任杨原明介绍说,为让广大师生享有优质、鲜活的学习资源,园区形成了区校联动、自主研发的资源建设推进策略。“我们拥有完整的资源自建体系,各学科研训员会定期组织骨干教师集中进行微课拍摄、题库建设等,各校教师也会主动上传优质教学设计、作业设计等到平台资源中心。”
截至目前,平台共拥有资源总量315万多个,自主研发5.1万余节优质课程,6.3万个微课、微实验视频,157万道精品试题,覆盖所有学科、所有学段的所有章节、知识点和素养点,为园区学生自主学习、按需学习、差异化学习提供了丰实的资源支撑。路径重构的学习技术支撑平台和无差别共享的优质教育资源,为实现“学习革命”奠定了基础。
巧借分析变革教学,
让“教智融合”形成样态
语文阅读利用“易加分析”精准命题,依托数据了解学生5个维度能力点的掌握情况,引导教师有针对性地开展讲解;科学实验课选取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操作实验和拔尖拓展提升实验,从不同维度对学生实验技能量化赋分,切实提升学生实验操作技能;美术学科大单元教学通过对每节课设定前测、后测来了解学生知识掌握能力,从而及时调整下一阶段教学内容,做到以学定教……在苏州工业园区星洲小学,越来越多的教师通过“易加分析”的智慧运用,实现了大规模课堂教学中的个性化因材施教。
星洲小学是园区最早投入使用“易加分析”的试点校之一,并将平台数据分析成果融入到学业质量管理全过程。“各教研、备课组以智能分析中反馈的共性问题为导向,分析原因、优化教学,开展针对性练习,教师也可以通过课堂微测试数据跟踪学生学习成果,与常态化单元检测、过程性测评共同形成学生学业成长‘大数据’,全面诊断、跟踪和分析学生学业情况。”该校副校长唐洁介绍说,大数据打破了师生之间的信息茧房,帮助教师随时调整教学策略,促进了大单元、跨学科、项目化学习等教学策略的实施,学生的学科素养得到显著提升。
“应用才是最大的建设。”采访中,园区教师发展中心信息中心主任、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研员肖年志告诉记者,只有将信息技术常态化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去,才能真正实现“教智融合”,园区中小学对此进行了众多有益尝试。
星洋学校率先提出了“前学课程导学、在线问卷诊学、课堂互动精学、课后个性化研学”的“云端一体化课堂”教学范式;翰林小学基于易加平台,着力打造“精教深学·易加课堂”,要求教师转变以继承为中心的教育思想,用精选的例子和适时的点拨引导学生深度学习;第二实验小学让课堂在项目的引导下,以挑战性任务为驱动,让所有学生“动”起来,形成深度“慧学”课堂教学模式,建立以生为本的信息融合教学开发模式。
为实现校校相连、班班相通,该区还建成了22个未来教室和40个“云端协同”课堂,为开展混合教学、协同教学、课程融浸创造条件,并在服务线上教学、全民学习等领域持续、深度发力,进一步扩大了园区智慧教育成果覆盖面。2022年苏州市中小学线上教育专项调查结果显示,园区学生、家长和教师对疫情防控期间线上教育的满意度位列全市各市(区)首位。
数据赋能评价,
让“循证决策”成为常态
“双减”后的每学期末,苏州工业园区胜浦实验小学一、二年级的传统纸笔考试变成了形式多样、趣味横生的“阳光游园摘星会”,童声朗读、盲盒抽口算、衣服叠叠乐……覆盖多学科知识的“玩学”游戏被量化为三颗星评价标准的摘星卡。这张卡片的考核结果被录入易加平台,结合每个学生在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等方面的日常表现,共同生成一份特别的“小五星”综合素质评价报告。
“评价报告中的雷达图一目了然,方便我们及时、准确地了解孩子的优势和不足。”胜浦实小学生季思岑的家长告诉记者,相比传统的纸质成绩单,这种基于数据分析的可视化图谱档案更直观、更全面,让家长可以从多方面了解孩子在整个学期的收获与成长。
数据是数字化赋能教育评价、撬动教学整体变革的基础和核心。为寻求技术赋能的落地路径,切实解决“评价数据怎么来”和“怎么评”的问题,园区着力打造“数字基座”,构建了“1115”架构(一个空间入口、一个数据中心、一套数据标准、五类应用服务)和区域大数据标准。基于平台数据分析,让信息采集数据更真实,数据分析更科学,为“助”学、“施”教、“行”管提供有力依据。
“除了依托‘易加综素’开展聚焦学生成长5个维度、19项指标的综合素质‘小五星’评价,我们还利用‘易加评价’开展聚焦学校治理18个维度、51项指标的‘五星’评价。”杨原明介绍说,如今,该区中小学每年均开展一轮学业质量监测,作为国家、省、市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的补位监测,全面、准确掌握整个区域的教育动态,帮助学校明晰发展优势和方向,真正实现用监测带动决策、以决策优化管理。
截至目前,该区已经累计开展14轮学业质量监测、9轮“五星”评价,采集监测数据50余万条次,生成电子素质报告书及“小五星”评价报告近15万份,区域监测评价100%用平台,数据100%进平台。此外,平台还构建了完整的教师成长体系,将教师整个职业生涯的数据进行串联、汇总和统计,统一整合管理教育人事数据,为区域教师队伍建设提供有力依据。
“学教测评管”智慧变革正深刻改变着苏州工业园区48所中小学的教学生态。“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关于‘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重要精神,面向五育融合、提质增效的教育新要求,深化易加教育4.0设计,打造更优的数字化应用场景,构建泛在可及、智慧便捷、公平普惠的数字化、高质量教育新体系,为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力量。”苏州工业园区教育局局长沈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