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育之梦,未有穷期的行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新教育之梦,未有穷期的行走

■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滨城小学 林加进

“未有厦门,先有同安。”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是一座文化底蕴深厚的千年古城。截至2023年4月,同安已经有20所新教育实验校。

追逐:“我的教育理想”

2000年,朱永新老师的《我的教育理想》一书,拉开了新教育实验的序幕。同年,同安也有了新教育的萌芽,先是一批活跃在教育在线的网友,他们与全国各地的新教育人交流教育思想,研讨教学设计。2005年,同安区建设了网络教育平台——同安辰星论坛,与新教育开展网络连线互动,一批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成为新教育的“种子”。同年,朱永新老师来厦门讲学,一群同安教育人怀着兴奋的心情来到会场,那是我第一次和朱老师见面,更令人意外的是,我还临时受邀上台与朱老师一起朗诵——《向着明亮那方》。随后,同安教育人“向着明亮的新教育那方”的梦想就这样悄悄地启航了!

构筑:“新教育之梦”

2004年,朱老师的《我的教育理想》升级版《新教育之梦》推出。细细想来,同安的新教育梦想是从办一所新学校开始的。2010年,活跃在教育在线的同安教育人因厦门市梧侣学校的创建而聚集在一起,他们相约,以帮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理念,办同安第一所新教育实验学校。一所新建校,一张空白纸,起笔便是“新教育实验校”这一个性鲜明的定位。

“新教育学校不追求分数,但是我们不害怕考试。”朱永新老师的这个观点,在梧侣学校的实践中得到了印证。创办10多年来,这所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占85%的学校,中考成绩稳步提升,近年已经跃居同安区前茅,成为同安教育独特的新教育品牌。同安与新教育实验的联系,也因此越来越紧密。

2018年11月,以“让世界看同安,让同安听世界”为主题的新教育国际高峰论坛在同安举行。近700名来自国内外的教育专家、名校长云集闽学源头同安,在感受同安深厚历史人文的同时,共话新教育,展望美好未来。

2019年10月,同安区第九期名家讲坛暨首届教育叙事展示活动在同安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举办。同年12月,梧侣学校、滨城小学校长受邀参加“新教育种子学校2020年工作会”。

相信种子,相信岁月。如今,新教育实验校就是一朵朵开放在同安热土上的热情奔放的三角梅,既有全国领先的教育大数据平台应用实验校,也有一直坚持晨诵、午读、暮省的书香学校;既有滨海的现代化学校,也有小而美的山区校。万紫千红的画卷在这里徐徐展开。

突围:“理想的父母”

同安外来人口子女占比高,孩子们基础相对薄弱,行为习惯欠佳,家长对教育的重视度不高。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教好孩子,先从父母抓起。2014年,新教育萤火虫厦门分站在同安落户,“新孩子”乡村阅读公益行、全国说写课程推广等系列公益活动陆续走进同安。随着萤火虫分站成为全国品牌分站,各实验校纷纷设立“新父母学堂”,制定家长学校课程计划,采用积分制,分必修课和选修课,线上线下结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为破解家校社教育衔接问题,同安区开展家庭教育成长行动暨家教知识公益服务进社区活动、暑期托管“近邻学堂”活动,搭建三位一体教育平台,形成多方教育合力,真正做到家校社同心同行,有效提高学校办学品质。

2017年8月,以推广新教育家校共育经验为主题的全区“新学期 新父母 新孩子”研讨会召开;2018年10月,在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主办的家校合作经验交流会议上,同安区洗墨池幼儿园作为唯一的幼儿园代表进行经验分享;2021年1月,同安区教育局局长吕子祥在2021年全国家校合作经验交流会议上,作了题为《家校同安、同学、同成长》的经验介绍。

远望:“未来学校,重新定义教育”

2019年,朱老师的《未来学校:重新定义教育》出版。在他的描绘中,学校不再是唯一的学习场所……未来,不是我们要抵达的地方,而是需要我们创造的地方。当下的教育,就是正在发生的未来。

2021年1月,同安区政府与苏州市新教育研究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将区属公办九年一贯制学校委托给苏州市新教育研究院管理。于是,一所具有未来学校属性的厦门市新教育学校落户同安。2年多来,新教育实验的各项成果正在这所学校系统转化,尤其是“新课堂”和“新科创”正在改变“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新时代,同安教育人从未停止对新教育的探索,“朋友圈”也在扩大。2021年1月,厦漳泉新教育联盟成立;2022年12月,华南新教育研究院成立;2023年2月,厦漳泉新教育联盟首届年会在同安召开。

在梦想与现实中,同安新教育人穿梭而行,自觉行走,一直向着新教育诗意的远方踏歌而行,无比笃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