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手中有书,眼中有光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让学生手中有书,眼中有光

■殷涛

阅读要从娃娃抓起,让书本丰富他们的生命体验,催化他们的精神发育,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良好的品德,让他们更好地理解世界,提高思维能力和判断力。提高全民族的阅读水平,提升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常州市实验初级中学在这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让学生手中有书,眼中有光。

让书香像空气一样

弥漫在生命中

惠特曼说过,“一个孩子每天往前走,他看见的是什么,那么它就会成为他的一部分”。学生需要在持续阅读中感宇宙之大,悟生命之灵,寻万物之本,攀科学之峰,“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把书放在离学生更近的地方。每个校园都有图书馆,但还不够。我们把书从图书馆里请出来,放在走廊上、功能室里,让整个校园成为图书馆,处处有书,时时见书,让书香像空气一样弥漫,浸润和滋养孩子的生命。同时,我们在每个班级设立图书角,使书在课间、在阅读课上触手可及,能随手打开;鼓励共筹共建,让图书从沉睡中苏醒过来,漂流起来,传递友谊,优雅行为,文明精神,丰富心灵,伴着青春生命共舞。

让读书成为最有魅力的活动。每一本好书都是瞭望世界的窗口,每一次读书活动都是跟自我的对话。从班级层面的“朗读者”“每周一读”,到学校层面的“跟着二十四节气读书”“课本剧大赛”,我们让读书活动贯穿校园生活和春夏秋冬。我们在橱窗、电子屏的“好书推荐”栏目里书写优雅的文字;让校园广播电台的“文学漫步”抚慰学生的心灵,传递思想的力量;让“月度读书学子”成为师生身边最亮的星,使“读好书,讲好书”成为校园新时尚。

让每个家庭卷入读书潮流中。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家庭是读书种子孕育的地方。我们提倡亲子共读,评选书香家庭,交流家庭阅读故事,让每个家庭书香弥漫。学生以书本为媒,浸淫在真善美的世界里,其乐融融,亲子关系也更加和谐。

让阅读融入浸润式情境育人的场景中

“情境”是一种浸润着情感的教育场域,其中的“境”就是一种场景。

在鲜活的场景中把书读活。书是死的,场景鲜活,情绪才会高涨,体悟才会深刻。我们让学生跟着“二十四节气”读书,在春天读《春》《人间四月天》,在夏天读《夏》,在秋天读《秋天的怀念》,在冬天读《济南的冬天》,让孩子在四季流转中感悟生命。我们还举办“朗读春天”诗会,在人间四月天走进东坡公园,在汤汤古运河畔、巍巍仰苏阁下齐诵春天之诗,歌窈窕之章,繁花与诵读交相辉映,此乐何极!

把读书和行走紧密联系起来。阅读的外延是生活,经典作品都是接地气的。我们引领学生在生活里读书,把文章表演出来,更深刻地理解人物和主题;把故事创编起来,融入时代元素,跟当下的生活更紧密地联系起来;开展“跟着书本旅行”活动,带领学生游览绍兴的百草园、兰亭,参观兵马俑、古城墙等。

让读和写像呼吸一样自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二者其实是相辅相成的。读和写就如一对比翼鸟、一对并蒂莲。我们引导孩子关注当下和自身,在写作中与生命对话,获得写作技能的提升和心灵的成长;注重创设情境、鼓舞激励,让每一个孩子的文章都能被“看见”,从不怕写作到用真情写作,再到个性化写作。

让人文阅读和科学阅读“比翼齐飞”

人工智能时代已呼啸而来,ChatGPT更是一路狂飙。注重科学阅读不仅能提升语言能力,也能提高科学素养,对于实现民族伟大复兴意义深远。

让科学阅读成为“必修课”。我们把科学阅读的内容纳入基础书目,丰富知识背景和阅读框架,让学生讲科普故事,画科普漫画,读科普杂志,做科学实验;充分运用小组分享、交流展示的形式,让师生碰撞思想,激发奇思妙想;注重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设置情境启发学生思考,用演讲、辩论引导学生批判质疑,培养探究意识和理性精神。

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打开方式。科学阅读,首要的是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媒介和综艺形式,让学生更加喜闻乐见。如引导学生读科幻名著《三体》,借鉴谈话类节目,精心布置舞台化场景,以嘉宾对话、朗读、表演、辩论、影像插播等多媒介手段,把书中的思想主题、人物形象和表达特色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将科学阅读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物理、化学、生物、信息课等,是对学生进行科学阅读能力培养的重要阵地。我们鼓励教师就地取材,在备课、教学和作业布置环节,多一些资料链接和场景设计,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引导学生参观科技馆,观察生活现象,动手做实验,制作科技小发明,把科学阅读与实验操作、生活实践结合起来,时时处处学科学、用科学。

时代日新月异,阅读永不过时。在学生“拔节孕穗”的关键期,我们只有用阅读去浸润、去砥砺、去丰盈,学生的眼睛才会更加明亮,内心才更有力量,教育才更有风景,未来才更有希望。

(作者系常州市实验初级中学党总支书记,常州市名教师工作室领衔人,江苏省教育家型校长培养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