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漫谈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师德漫谈

■扬州市三元桥小学 李德超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北宋)范仲淹

以前的教师通常叫“先生”,字面解释是“出生在前”。他们出生在前,自然年龄长、经历多、学识广,由此承担着为新一代传道受业解惑的使命任务。现在将“教师”称为“灵魂工程师”,其中饱含着整个人类沉甸甸的托付心愿。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越小越具有向师性,教师的言行举止、个人素养对孩子们的一生发展发挥着奠基性的影响。因此,若为人师,必先存师德,德才兼备是一名教师的应然要求。

那么,师德的具体内涵是什么呢?简单说,师德并非是一个空泛的概念,可以归纳为3个基本问题:教师应该做什么?必须要做什么?绝对不能做什么?

“应该做”是提倡教师应该去追求高尚的道德。学校应提倡与弘扬,如果有教师展现了高尚的道德行为,就要给予大力的表彰和嘉奖。比如张桂梅校长放弃小我、牺牲自我、追求大我,成就大山里的女孩们的未来,她便是道德高尚的典范。

“必须要做”是指教师应该遵守的职业道德。教师对自己的职业应有起码的敬畏之心,要有责任感,不能误人子弟,要认真备课、上课;对孩子们要一视同仁,有一颗仁爱之心;允许学生犯错,常怀一颗包容的心;教师不能鼓励孩子们打小报告,应保守他们的小秘密,在帮助他们提高成绩的同时,教会他们如何做一个大写的人。

“绝对不能做”是指教师要有的伦理与法律底线,如果触碰了,轻则伤害学生,重则违法犯罪。比如不做伤害学生的事,不收礼,不搞有偿家教,不把孩子当做学习机器,不罚抄100遍作业,不说侮辱学生人格的话,不做侮辱学生自尊的事,不随意体罚学生等等。教师们必须要具备起码的职业操守,遵守基本的职业道德,平等对待每个学生,用心教导每个孩子,让孩子们获得平等、优质的资源。

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认为:人的行为是适应外在环境的结果。因此,一个学校唯有营造出良善的教风、校风,才能涌现出更多德才兼备、为人师表的好教师。具体来说我觉得可以从内外两方面入手:

一是强化师德教育,激发内生动力。我校的师德教育活动主要包括:常态开展学习,通过专家讲座、师德标兵现身说法、教师演讲比赛等形式,帮助教师将法律法规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精心组织读书活动,我校教科室定期为教师们推送书目、购买必读书籍、组织读书沙龙活动等,引导教师们过诗意的生活;定期组织教师前往教育实践基地、名师所在校参观学习、亲身感受、接受熏陶;通过加强校本教研、校本培训和教育科研,运用激励机制,采取领导带动、骨干示范、整体推进的方式,促进全体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是完善制度建设,形成约束机制。目前,教育部、各省、设区市已先后出台了不少制度。各级各类学校必须要强化各项制度的落实,通过制度管理引导教师在学校管理中发挥能动作用,提升学校的办学效益。学校要通过党支部引领监督,实行校长负责制、教代会民主管理,建立健全师德工作督查制度、师德考评指标体系、师德问题报告和舆论监督机制等,要把师德考核结果作为教师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与教师的晋级晋升以及聘任职称等完全挂钩,形成一种真正的约束力、指引力,让学校形成风清气正、向上向善的育人氛围。

那么,好的教师如何润物细无声呢?《荀子·劝学》有语: “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意思就是“君子之学”就是通过学习来形成思想、养成人格并见之于行,其行为可以成为楷模;“小人之学”就是将学到的东西用来武装嘴巴和双手,目的是换口饭吃。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既然选择了为人师表,就应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作者系扬州市三元桥小学校长、党支部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