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听,乡村少年成长的音“弦”
■本报通讯员 倪晶
“小清河自西向东穿村而过,如拉开的弦弓,所以我们这座村子又称‘开弦弓村’。这条河见证了江村的沧桑变迁,记录了费孝通爷爷26次回访家乡江村的足迹。”日前,在费孝通纪念馆里,苏州市吴江区江村实验学校五年级学生倪徐乐面对来宾娓娓讲述。她是学校135名“红领巾讲解员”中的一员,“江村红领巾讲解”正是该校以“江村研学”为主线打造的实践课程。
江村是中国农村发展变迁的经典样本。80多年前,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以“江村”为起点,写下成名作《江村经济》。
江村实验学校坐落于清河之畔,如何开弓满弦,续写当下的“江村教育故事”?校长李建明带领大家广泛研讨,决定依托费老在开弦弓村开展的社会调查资源,以及中国江村文化园、“江村1936·奇迹农园”实践基地,打造“江村研学”课程,培养新时代江村“行·美”少年。
“江村研学”课程一体双翼,其中一翼是“江村红领巾讲解”课程。建于2010年的江村文化园,包括费孝通江村纪念馆、江村历史文化陈列馆等6个场馆。“学生是江村的未来,是费老精神的传承人。”李建明说,学校与镇政府商议,充分利用江村文化园实践基地,组建学生讲解员社团,鼓励江村学子传播江村文化,提升综合素养。
从2021年11月成立至今,“江村红领巾讲解员”接待来访宾客上千人,孩子们在课程中提升了语言表达能力,厚植了家国情怀。2022年,社团获评苏州市“十佳阳光团队”。
除了“江村红领巾讲解”课程外,“江村研学”课程还包括“江村1936·奇迹农园”研学课程。目前,该校正积极打造“江村园艺景观探寻”“江村农耕文化探秘”“江村劳作体验”等6个主题实践项目,引导学生通过具身体验、课题研究等,经历听、看、做、讲、思、拓等过程,激发热爱家乡、热爱劳动的情感,增强乡村学子的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