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科幻为成长插上想象之翼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南京市第十三中学语文特级教师曹勇军从语文教学“跨界”至科幻教育,带领教师团队以“五个一”课程激发学生了解科学、探索未知的热情——

让科幻为成长插上想象之翼

■本报见习记者 迟婉婷

“第三部电影会在科幻中融入中国元素吗?”“导演能不能分享一下制作这部电影的经历?”……不久前,电影《流浪地球2》剧组来到南京市第十三中学进行路演。在互动讨论环节,现场学生围绕电影中的科学原理、主题思想等,向主创团队抛出一个个颇为专业的问题。导演郭帆不禁感慨:“本来有个演讲环节要做一些科普的,结果反而被大家科普了。”

从2018年开始,南京市第十三中学语文特级教师曹勇军带领团队不断探索,通过构建“五个一”课程,即一个学生社团、一门校本选修课、一次作文大赛、一本科幻杂志、一项科幻活动,激发学生对科幻文学的兴趣,点燃他们探索未来世界的热情。

作为该校科幻教育发起者,曹勇军坦言,在接触科幻文学之前,他是个十足的“科幻盲”。几年前,他开始寻找语文教学的下一个“生长点”。同时,他关注到中国科幻文学的蓬勃发展,他认为,科幻文学是进一步拓宽语文教学内涵,帮助学生理解未来、定位当下的重要抓手。“科幻文学中蕴藏科学原理和科学知识,创造并呈现出未来世界可能发生的变化,这为读者定位自身、更好地适应未来提供可能。”于是,曹勇军开始大量“补课”,不仅广泛阅读各种科幻、科普作品,还积极参加各类研讨会,学习相关知识。

2018年,省科普作家协会科幻专委会主任、南京工业大学副教授付昌义应邀到十三中开设“科幻与科学”讲座。讲座结束后,高二年级学生胡浩喆和几位同学主动找到曹勇军,提出要成立一个关于科幻文学的课外社团。“这和我心里的想法不谋而合!”惊喜之余,曹勇军欣然同意。很快,他带着学生一起制订社团章程、成立理事会、招募社员,并聘请专业教师指导,“星航科幻社”就这样诞生了。

2019年,星航科幻社有了自己的“主阵地”。在曹勇军的鼓励下,社员们创办了社团杂志《朝闻道》,主要记录社团活动,展示创作成果。从封面设计、栏目策划、文章选编,到最后的排版、印制、出品,一本杂志的诞生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曹勇军和学生们却乐此不疲。《朝闻道》一年一本,至今出版了4期,完整记录了校园科幻教育的成果,留下了社员们不断前进的足迹。杂志还特别设置“科幻联展”栏目,收录江苏省扬州中学、江苏省天一中学、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等多所学校学生的科幻文学作品,实现了校际科幻文学的高质量切磋与联动。

社团成立不久,曹勇军意识到,要让科幻的种子在学生心里生根发芽,必须有课程牵引。从2019年开始,曹勇军组织语文教研组开设“科幻作品阅读与写作”校本选修课。这门课共有8个教学单元,由阅读和写作两条线索构成。教师带领学生共读科幻短篇小说、试写科幻文学片段,并进行指导、点评。

历经3年多的教学探索,该门选修课的课程体系日臻完善,授课教师能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提供个性化指导。“以前,我们要求学生创作一篇科幻小说作为结课作业,但是有的学生文学创作能力不够突出,而理性思维优越,更擅长写文学评论。经过调整,现在学生可以在创作科幻文学小说或撰写科幻文学评论中任选一项。”曹勇军说。

“我们通过这门课程,不断发掘学生的科幻思维,很多同学都展现出科幻写作才能。”十三中语文教师唐丽花告诉记者,同学们每年都积极参加全国中学生科普科幻作文大赛,教师以赛促教,不仅使具有科幻创作能力的学生脱颖而出,也在实战中提高了自己的指导水平。学生唐小清创作的小说《我是机型人》以半机器半人类的“机型人”为主角,涉及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家庭关系问题,充满想象力。这篇小说在科普科幻刊物《科学故事会》上发表后,在校园里产生轰动,激励了越来越多的学生投入科幻写作中。

此外,星航科幻社还定期举办科幻夜读沙龙活动,开展科幻作品阅读分享,师生们通过情景剧、圆桌对话、名家访谈、作品朗读等形式,互相交流科幻作品的阅读感受。2021年11月,第三届全国青少年科普科幻教育大会在南京市第十三中学举行,在线参与者达1万多人次。专家报告、专题论坛、课程展示等精彩纷呈的活动,为广大科幻爱好者带来了一场科普科幻知识盛宴,也为曹勇军和团队探索中学科幻教育提供了更多启迪。“我们会不断完善课程体系,让更多青少年通过科幻教育立足当下、展望未来,获得成长的幸福感。”曹勇军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