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校三年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乡校三年

■丁东

时间倏忽而逝,从不等一等人。自我1993年暑期调离张家港市崇真中学,迄今已有30个年头。崇真是我参加工作的第一站。在学校的3年,是一段既充实又明亮的日子,仿佛就发生在昨天。

1990年8月,我被分配到崇真中学,担任高中语文教师。记得报到那天,我怀揣通知,冒着酷暑,蹬一辆载满铺盖和书籍的自行车,穿行于尘土飞扬的乡间土路。辗转3个半小时,几经打听,方找到学校。眼前的学校,绿树荫荫,院落深深,难掩书卷气。顿时,我一颗悬着的心有了着落。

当晚,沐浴着洒入屋内的斑驳月光和唧唧虫鸣,我辗转反侧,但心胸是敞亮的。我知道,当明天的太阳升起,那将是人生的另起一行。

“一类人自有一类人的欢愉。”教学备课之余,我交往最多的是同一批分配到学校的年轻老师。我们一起感怀学生时代,感悟社会人生。记得当年中秋节的夜晚,不知由谁召集,我们10多位青年教师围坐在行政楼屋顶的天台,唱歌、赏月、喝啤酒、吃月饼,度过了一个难忘的中秋之夜。

工作伊始,我负责两个班的语文教学工作。年级组及语文教研组的前辈们悉心指导,给了我很多提携和帮助。我的结对师傅对我更是关爱有加,他常利用晚自修时间与我讨论课堂教学设计。从他们身上我感受到了老一辈教师真诚坦荡、敬业专业、务实进取的教育情怀。

当年,学校虽是一所村校,但办学水平很高,每年都有不少学生考入名牌大学。亮眼的成绩离不开强有力的学校领导班子和高素质的教师团队。校内有八九位在全市响当当的学科名师,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他们淡泊名利、一心治学,始终铭记着自己的初心和使命,用忠诚、信念、智慧和奉献,照亮学生未来,也撑起了学校的发展。在名师的引领下,一大批中坚骨干脱颖而出,续写着崇真的辉煌。

龚自珍在写给秦敦夫的信中说:“士大夫多瞻仰前辈一日,则胸中长一分丘壑;长一份丘壑,则去一份鄙陋。潜移默化,将来或出或处,所以益人家邦与移人风俗不少矣。”

在崇真中学工作的3年中,我学会了用特制的铁笔在长方形钢板上刻蜡纸;养成了“每天要么读书3000字、要么写作1000字”的习惯;首创了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课前“三分钟小演讲”;获得了学科青年教师评优课大赛第一名;发表了第一篇教育随笔——《原谅我做你们的先生》;获得了市教育局专家“语文老师就该是这个样子”听课后的评价……所有这些,无形滋渥,点燃了我对教育的热爱和追求。

与崇真中学的遇见是缘,相知更是缘。乡校三年,恰似我人生的一次旅行。在这段令人难忘的旅途中,我有幸遇到许多人,他们带着温暖和关怀,走进我的生命,照亮我的前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