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教育进课堂,奏响人生幸福曲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戏曲教育进课堂,奏响人生幸福曲

■山西省临猗县贵戚坊学校 张明霞

我是一名普通的音乐老师,也是一名热爱戏曲的音乐老师。2020年,我带着班上的孩子们一起学戏曲、唱戏曲、品戏曲,共同开启了一段戏曲教育的探索之旅。

前奏:我的戏曲之路

每一颗珍珠都要经历等待与磨砺,才能呈现出夺目的光彩。对我来说,学习戏曲也像磨砺珍珠一样,要经受时间和意志的考验。学戏20多年,我抓住每一个机会积蓄能量,实现自我成长。我的启蒙恩师、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潘国良老师仔细指导我的唱词发音、手势高低、眼神动作。我还专门向临猗县眉户团团长、梅花奖获得者闫慧芳老师拜师,请闫老师为我辅导演唱技巧和表演细节。来自戏曲大师们的鞭策和鼓励为我打下了良好的基本功,也让我积累了一定的舞台表演经验。

每天早晨,办公室是我的演练场;下班后,家是我的大舞台。我在田间地头唱,也在亲朋好友面前唱。20多年来,我学习了京剧、秦腔、眉户、蒲剧、黄梅等不同剧种。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地方戏曲的渊源和历史,我利用假期来了一场场“说走就走”的戏曲采风:赴山西永济,寻觅张生与崔莺莺的爱情故事;前往运城解州,凭吊忠勇仁义信的关云长;在万荣后土祠,聆听汉武帝“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的千古吟唱……当亲身经历与戏曲内容相碰撞,我的眼界更加开阔,对戏曲内涵的理解更为通透。戏曲逐渐成为我的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缘起:从孩子们的喜爱出发

2020年11月,陈校长找到我说:“明霞,你这么热爱戏曲,能不能把戏曲与教学结合起来,让我们的音乐课堂发生一些新变化?”这次谈话启发了我。深思熟虑后,我决定正式将传统戏曲引入课堂教学中。闫慧芳老师听说我要把戏曲带进课堂,激动地说:“你能在音乐课上把蒲剧、秦腔、豫剧这些地方戏教给孩子们,我非常高兴,咱们的地方剧种后继有人了!”闫老师的话深深鼓励了我,她让我相信,我正在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当时恰逢学校举办书本剧展演活动,五年级的任老师请我为他们班排练《菊花仙子》。我与孩子们一起修改剧本,将其改编成一个唯美的戏曲故事。学生们表现出了极大的参与热情,在剧中扮演菊花仙子的学生王怡然告诉我:“扮演菊花仙子这个角色我特别开心,我不仅学会了一些基本的戏曲动作,更感受到了戏曲文化的迷人之处。”

这次书本剧展演给了我很大启发:原来孩子们是发自内心喜爱戏曲的,戏曲这门传统艺术也需要教育工作者一起传承弘扬。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中提出“学校美育课程以艺术课程为主体,主要包括音乐、美术、书法、舞蹈、戏剧、戏曲、影视等课程”,更坚定了我利用音乐课开展戏曲教育的信心。

行动:创造美好课程

要把戏曲完整地教给孩子们,需要大量的练习时间。时间从哪里来呢?苦思冥想后,我将课程落实在“三大阵地、一大平台”上。“三大阵地”即艺术与审美常规课、每月一次的创新实践课、学校戏剧社团活动课,“一大平台”就是每年学校艺术节的戏剧展演活动。

戏曲讲究有板有眼。每次上音乐课,我都留出15分钟,教给孩子各个剧种的名家名段和好学易懂的唱段,给他们讲述唱段的典故和由来。课堂上,男孩们演唱的《张连卖布》、女孩们演唱的《凤凰岭》,都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每月一次的创新实践课,是我们集中排练大剧的专用时间。孩子们对故事感兴趣,我便以故事引入,启发他们想象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我利用学习豫剧《花木兰》的机会,向学生们传递“孝顺父母、报效国家”的传统美德。孩子们在讨论和表演的过程中,对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有了深深的认同感,激发了立志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

戏曲:照耀儿童的一生

开展戏曲教育以来,我不仅担任学校戏剧社团的指导老师,还兼任另一所农村学校三管小学的戏剧社团指导老师。每周四吃完午饭,我都会风雨无阻地前往三管小学,为那里的学生们带去一次精心准备的戏曲课。孩子们生长在农村,平日里没有太多表演机会,可他们在课堂上总是睁大眼睛看着你,竖起耳朵认真听你讲。他们是那么聪明、那么热爱戏曲!

“只要上路,就会遇上庆典。”2021年4月,贵戚坊小学的京剧《红灯记》在新教育开放日中展演,获得了现场教育同仁们的一致好评。5月,三管小学的黄梅戏《女驸马》、贵戚坊小学的京剧《都有一颗洪亮心》参加了县中小学校艺术节展演。看着孩子们自信的笑脸,我感到无比满足。

我是一名普通的小学音乐老师,戏曲课在孩子们的成长道路上或许只是一段微不足道的经历,但我相信,上好每一节戏曲课,让孩子们积极参与演唱和表演,尽情享受艺术的乐趣,戏曲一定会在他们的生命中留下深刻的意义。希望孩子们将来无论走到哪里、身在何处,都能不忘家乡戏,心怀家乡情。

图为学生在上戏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