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浅谈国旗下的思政大讲堂
■盐城市时杨中学 孙思
升旗仪式是学校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手段,但传统的升旗仪式在实践过程中出现了套路化、模式化、形式化的局面,变得缺乏吸引力,影响其真正效应的传导。如何发挥升旗仪式的引领作用,使它的形式和内容更适合学生,更能吸引学生、感召学生,我们进行了一些创新与尝试。
配套先进的设备。我校是一所地处郊区的乡镇中学,家长平时忙于农活和外出务工,对孩子的学习和身心健康关心相对较少,因此我校更加注重德育工作的开展,首先从硬件上打牢基础。本学期学校分别在教学楼前和操场上安装显示屏,在升旗仪式和课间适时播放与升旗仪式主题和时政热点、品德教育等相关的图片、视频,吸引学生的关注度,从而提升德育效能。
规范整齐的队伍。为充分发挥升旗仪式的教育功能,发挥榜样示范作用,我校成立了国旗班。表现好、政治觉悟高的学生可申请进入国旗班,最终成为升旗手的学生,还需接受严格的考核,学生视担任升旗手为一种荣誉。由品学兼优的学生组成的国旗班始终恪守“纪律严明,毅力坚韧,团结友爱”的班风,以实际行动诠释自己的爱国心。
鲜明契合的主题。升旗仪式是民族精神教育的重要载体,但失去新意的同质化内容可能会让学生产生怠惰情绪,难以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导致教育效果大打折扣。因此,我校根据中学生心理、教学情况、校园氛围、社会热点等灵活设置升旗仪式的主题,如2022年2月的《以女足精神致无悔青春》、5月的《特别升旗仪式:中国少年说》、9月的《喜迎二十大 筑梦新征程》、10月的《青春心向党 献礼二十大》等等,这些主题紧抓热点、贴近生活、注重过程、突出实效,使得升旗仪式富有现实教育意义,用较短的时间收到了较好的教育效果。
多变创新的形式。传统的升旗仪式模式缺乏创新,学生和部分教师的参与兴趣不高,创新升旗仪式的形式,调动师生的参与积极性就成了我们提升教育效果应该考虑的事。我校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尝试将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活动融入升旗仪式中,如女足夺冠背景下高三学生带领我校女足队演唱歌曲《孤勇者》;“五四”青年节特别升旗仪式上,国旗班学生表演手势舞;高考前夕,家长视频连线为高三学生加油鼓劲等。诗歌朗诵、绘画展示、校歌演唱……每一次的升旗仪式,我们都用心设计形式,尽量达到每周有变化、每周有创新,这样做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学生们纷纷表示,每周一的升旗仪式是他们最期待的仪式。
贴近实际的内容。升旗仪式演讲内容直接关系到学生倾听效果,如何让其从耳中传入心中?我们从4个方面着手:
第一,因地制宜。在选取内容时,立足本校学生需要、结合本校学生实际,如学校图书馆试运行时,我们通过问卷调查得出报告,在数据的基础上形成学生国旗下的演讲稿,学生听后找到了强烈共鸣。
第二,因时而变。结合最新发生的国内外大事,如冬奥会、女足夺冠、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等,紧扣时政热点,体现时代精神,大大加强德育的主动性和实效性。
第三,因人取材。因为演讲内容需要演讲者通过声音去感染听者,因此,我们精心挑选演讲者并加以指导。
第四,注重原创。照搬照抄来的升旗演讲内容会使学生感觉“升旗不过是种形式”,因此我们要求学生国旗下演讲的内容坚持原创。因为精心准备国旗下演讲的内容,并能突出德育主题,所以我校每周一的升旗仪式集时代性和实效性于一体,获得了学生的认可。
典型事例的表彰。我们的升旗仪式,除了突出主题、创新形式,还重在表彰先进、励志全体。学校会根据情况需要举行颁奖仪式,让升旗仪式成为学生展示的舞台,以此激励全体学生比学赶超,争创佳绩,从而使升旗仪式焕发出生机与活力,实现全方位育人的目的。
综上所述,我们在设计和组织学校升旗仪式过程中,既重内涵,也重形式;既重结果,也重过程;既重引领,也重渗透;既重价值,也重情感;既重统一,也重个性;既重自由,也重秩序。别样的升旗仪式,厚植了学子们爱国主义情怀。
(作者系盐城市时杨中学党总支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