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三个重点 赋能减负增效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聚焦三个重点 赋能减负增效

■阜宁县实验初级中学滨湖校区 金朝阳

“双减”减轻了学生负担,同时,也对学校和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双减”政策实施以来,阜宁县实验初级中学滨湖校区多措并举,推动“双减”落地。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聚焦课堂增效、作业规范、服务提质三个方面,试谈如何在“双减”中实现减负增效。

抓课改,实现课堂增效

因人制宜。滨湖校区地处城乡接合部,学生基础薄弱。为此,我校要求教师“蹲下身子、教学低起点、课堂低重心”。“蹲下身子”,是指教师真正俯下身来走近学生、了解学生特点,因人制宜,遵循教育规律。“教学低起点、课堂低重心”,就是要求教师依纲扣本,吃透教材,让学生“教材上的知识点个个过关,例题习题题题会做”,做到应教尽教,学生应学尽学。在课堂上让学生“吃饱吃好”,充分提高课堂效率。

优化教研模式。我校抓实半日研修,明确教研内容,明晰教研要求,落实领导蹲点,实行捆绑考核,以教研促进教师业务成长和课堂效益提升。

坚持预习前置。学校以“三学三思”课堂范式为抓手,重抓每周“大”预习、每天“中”预习、每课“小”预习。预习前置、学习前移,既可帮助学生提前熟悉教材内容,明了重难点,又可帮助学生养成终身受用的好习惯。

抓作业,规范作业要求

落实作业公示制度。作业必须在半日教研活动中由备课组统一讨论商定,控制作业量和作业时长,班主任负责协调控制各科作业总量,原则上作业总时长不超过90分钟。作业提前一周报学校备案存档。一周作业内容须提前在班级公示。

坚持作业分层设计。教师根据学生学业水平实际,实行分层布置、分类要求。基础题人人要做,拓展题学有余力的学生选做,鼓励弹性和个性化作业,同时将家务劳动、综合实践及体育活动等纳入家庭作业内容,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动手动脑能力。

规范作业批改要求。学校常态化检查教师作业批改情况,要求凡做必批,凡批必评,凡评必纠。杜绝情绪化作业、惩罚性作业、家长批改等违规行为。精准分析作业中存在的问题,采取集体讲评、个别讲解等方式及时反馈,促进学生学业提升,真正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

抓辅导,课后分层多样

课后活动丰富多彩。学校根据发展特色,结合县委县政府打造“女足之乡”的决策,除开设球类、健美操、舞蹈、绘画、书法、文学等多个社团外,重点打造校园女足特色班。从初一开始,每个班级均以国家队女足现役主力队员名字命名,教室内布置有队员照片、签名、人生信条、简历等。所有班级均组建一个女子足球队,上海女足3名教练常态化到校指导。

课后服务分时辅导。每节延时服务课一般分3个时段进行:前15分钟,教师对当天作业中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和分析,中间的15分钟对学生需订正的作业进行面批和个别辅导,后15分钟组织学生自主学习。这样不仅可以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还能及时解决难题,做到问题天天清、堂堂清。

完善结对帮扶和导师制。学校鼓励弘扬中国女足的团队精神,倡导团结协作、互助共进。一是实行全员导师制,教师全方位关心、关注学生的学习、心理等情况,密切家校合作,协同育人。二是实行学生之间结对帮扶。

今后,我校将继续结合学校发展实际,坚持立德树人,“五育”并举,开拓创新,努力将“双减”工作落到实处,赋能学生发展。